在職考研人親述:同等學力申碩英語33分真實踩坑門道
去年備考同等學力申碩時,我的英語模擬考次次50+,結果正式考試只拿了33分。這個血淋淋的分數差點讓我放棄申碩,后來仔細復盤才發現自己踩了三大致命誤區。今天把親身經歷掰開揉碎講給童鞋們兒聽,特別是工作多年再考研的在職黨,這些坑可千萬別重蹈覆轍。
誤區一:迷信真題重復率
拿著培訓機構"真題重復率超60%"的宣傳語當圣旨,考前兩個月只刷了2010-2020年真題。結果考試當天傻眼了,閱讀理解4篇文章里3篇都是全新題材,完型填空的選項設置方式完全變樣。
誤區二:忽視寫作模板“絆子”
花800塊買的"萬能寫作模板",開頭結尾確實高端大氣,但中間論述部分全是空話套話。閱卷老師直接判定為模板作文,大作文15分滿分只給了4分。
誤區三:時間分配嚴重失衡
平時練習從不掐表,總想著自己基礎還行。考試時閱讀理解耗掉75分鐘,對了翻譯題還剩200字沒寫完,這部分直接丟了8分。
1. 詞匯突擊法:重點掌握近三年政府工作報告里的高頻詞,今年考試就在"碳中和""數字經濟"等板塊出了6道相關題目
2. 寫作提分訣竅:準備3套個性化模板,每套模板必須包含2個自己工作領域的真實案例
3. 考場時間分配表:閱讀理解60分鐘(含涂卡),完型15分鐘,翻譯35分鐘,寫作40分鐘,留10分鐘檢查
別小看準考證背后的考生須知!今年有個冷門考點:作文答題卡改錯不能用修正帶。隔壁考場的王姐因為大面積涂改,寫作直接被扣了格式分。還有個小秘訣:翻譯題遇到不會的專業詞,就用"上位詞+具體描述"代替,比如"區塊鏈"不會寫就描述為"一種數字賬本技術"。
現在回頭看看那個33分,反而成了最寶貴的學習樣本。剛收到補考成績單,71分的英語成績單就貼在辦公桌上。提醒各位在職考研的朋友,同等學力申碩的英語考試越來越側重應用能力,光靠吃老本真的行不通了。
同等學力申碩英語考試評分標準詳解
聽力部分:抓關鍵詞比聽懂全文更重要
聽力占30分,分短對話和長對話兩大部分。評分時主要看答案是否正確,對拼寫、大小寫的要求相對寬松。比如填單詞題,只要發音接近且符合語境就能得分。但要注意,如果題目明確要求填寫名詞單數(如“a book”),寫成復數會扣分。
建議練習時養成兩個習慣:一是邊聽邊記時間、地點、數字等關鍵信息;二是優先保證答題卡上的答案清晰,哪怕沒聽全,也要根據上下文合理推斷,別空著。
閱讀理解:邏輯匹配是核心
閱讀題的45分主要看兩點:定位準確性和理解深度。比如細節題,答案必須和原文表述一致,哪怕選項意思相近但換了說法也可能判錯。而主旨題則要求考生能串聯段落重點,漏掉一個關鍵點就可能扣分。
舉個例子,如果題目問“作者對某政策的看法”,而原文用“although it brings benefits, the drawbacks are more significant”這樣的轉折句,正確答案必須同時包含“利弊并存”和“弊大于利”兩層意思,只答其中一點只能拿一半分。
寫作部分:結構清晰比華麗詞藻實用
寫作占25分,評分標準分為四檔:
18-25分:緊扣主題,論點明確,舉例恰當,語法錯誤少于3處。
10-17分:內容基本相關,但論證松散或有個別跑題句。
5-9分:勉強切題,語法錯誤多,邏輯混亂。
0-4分:偏題或字數嚴重不足。
很多同學誤以為用復雜句型能加分,其實考官更看重三點:開頭結尾點明觀點、每段首句概括分論點、連接詞(如however、furthermore)使用恰當。與其花時間背生僻詞,不如把“Firstly...Secondly...”這類基礎結構練熟。
翻譯題:別掉進“字對字”的坑
中譯英和英譯中各占10分,常見扣分點有三個:
1. 專有名詞錯譯:比如“一帶一路”必須譯成“Belt and Road Initiative”,寫成“One Belt One Road”不扣分但非首選。
2. 語序硬套原文:中文說“由于天氣原因,會議推遲”,英文若寫成“Due to weather reason, the meeting was postponed”就生硬,地道的表達是“The meeting has been rescheduled due to bad weather”。
3. 忽略文化差異:比如中文的“群眾”直譯成“the masses”容易有負面含義,改用“the public”更合適。
建議平時多對比官方譯文,注意中英文表達習慣的區別,比如中文多用動詞,英文傾向名詞化表達(如“解決污染”譯為“pollution control”)。
希望通過這些具體例子,大家能更清楚評分時的“加分點”和“雷區”。備考時不妨拿往年的真題答案對照評分標準,自己模擬打分,慢慢就能摸到門道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