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全研究生報考攻略:5類最適合在職讀的專業推薦+“防坑”攻略
后臺收到很多私信問:"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該怎么報考?聽說有的專業不用參加聯考?"作為從業7年的學歷規劃師,今天手把手教大家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報考方式。文章說一千,道一萬附最新學費表,建議收藏!
先說最重要的報考條件:大專學歷工作滿5年或本科畢業滿3年都能報,但不同專業有特殊要求。比如報考教育碩士需要相關學科背景,而MBA、MPA這類管理類專業則不限制原專業。
這里給大家推薦5類最適合在職人員報考的熱門專業:
1. MBA/EMBA:適合管理層晉升,學費8-30萬不等
2. MEM工程管理碩士:適合理工科背景,考試難度低
3. MPA公共管理碩士:公務員首選,部分院校有提前面試
4. 法律碩士(非法學):跨考友好,不考數學
5. 農業碩士:國家線最低,部分院校有網課
特別注意“躲坑”三點:
① 今年新增的"同等學力申碩"專業,不用參加12月聯考,但需要本科學位滿3年
② 部分院校的"提前批面試"10月就截止,現在就要準備材料
③ 異地考生切記確認上課方式,有的專業要求每月集中面授4天
關于備考建議:數學弱的同學優先選考199管理類聯考的專業,只考初等數學。英語差的可以選考204英語二的專業,比英語一簡單30%。現在開始復習的同學,重點抓近5年真題,管理類聯考每年有40%重復考點。
親情提示:今年報考系統10月8日開放,需要準備身份證、學歷證書、工作證明三樣材料。建議提前聯系院校招生辦確認最新政策,有些院校對工作年限計算截止到入學當年8月,而不是報考時。
(附:2024年部分院校學費參考)
北京某985高校MBA:22.8萬/3年
上海某211院校MEM:12.6萬/2.5年
廣東雙非院校農業碩士:3.6萬/3年
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同等學力申碩有什么區別?
一、入學方式完全不一樣
非全日制研究生得老老實實參加全國統考,和全日制考生用同一張卷子、同一個分數線。每年12月考試,過線了還得參加復試,學校按成績排名錄取,競爭激烈程度不亞于考公務員。比如2023年某985高校的MBA專業,2000多人搶80個名額,淘汰率直接飆到96%。
而同等學力申碩就友好多了,不用考試直接入學。只要本科畢業有學位證,交錢就能進校上課。不過要注意,這只是研修班資格,想拿碩士學位還得參加后面的申碩考試。
二、證書含金量有區別
非全研究生畢業后能拿雙證——畢業證+學位證。雖然畢業證上會標注“非全日制”,但法律效力和全日制完全等同。考公務員、評職稱都認這個學歷。
同等學力申碩只有單證,通過考試后拿的是碩士學位證,沒有畢業證。這個證在學位網上可查,用來升職加薪沒問題,但要是考編要求“研究生學歷”的崗位就不符合條件了。
三、考試難度差幾個量級
非全考生要和應屆生拼初試,管理類聯考要考英語二+管綜,其他專業還得考政治和專業課。2022年國家線最高漲了15分,工程碩士A類線直接沖到273分。很多人考了三年都沒上岸。
同等學力申碩考試就輕松多了,只考外語和學科綜合兩門,滿分100分60分及格。最貼心的是能保留單科成績,比如今年英語過了,明年只考專業課就行。
四、投入成本差別明顯
非全學費普遍偏高,像法律碩士全程5-8萬,MBA動輒十幾萬到三十萬。加上周末往返上課的交通食宿,三年下來開銷不小。
同等學力申碩全程費用2-4萬居多,很多學校還開通了網絡課程。特別適合外地學員,不用辭職也能完成學業。
五、適合人群不一樣
急著要學歷的選非全:比如教師評高級職稱卡研究生學歷,公務員想考遴選要求碩士文憑的,哪怕難考也得硬著頭皮上。
單純要學位選同等學力:單位晉升只看學位不看學歷的,或者想跨行發展需要專業背書的。比如做行政的考個法學碩士,比重新考研現實多了。
六、社會認可度差異
現在公務員、事業單位招考普遍把非全和全日制放在同等地位。2023年國考職位表中,明確標注“非全日制”可報的崗位占78%。但私企招聘時,個別企業還是存在偏見。
同等學力申碩的學位證在體制內漲工資、評職稱完全夠用。不過要是想靠這個證轉行找工作,可能不如雙證有說服力。
到底選哪種好?關鍵看你的實際需求。如果時間和精力充足,又需要學歷加持,非全雖然難但值得沖一把。要是工作太忙只想提升專業能力,同等學力申碩確實是性價比之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