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_好吊的妞视频这里都有_九九视频免费观看视频精品_亚洲女人小视频在线观看

當前位置: 在職考研招生網 全日制研究生

全日制研究生到底值不值得考?這五類人最適合脫產讀研

在職考研招生網

2025-05-07 15:02:50

收到很多同學私信問:現在工作這么難找,辭職讀全日制研究生會不會血虧?作為“老江湖”,今天咱們就掰開了揉碎了聊透這件事。先甩個結論:這5種人閉眼沖全日制,其他人三思!第一類:應屆生身份還在的畢業生特別是本科專業就業面窄的(比如哲學、歷史學),讀研相當于二次投 ...

全日制研究生到底值不值得考?這五類人最適合脫產讀研

收到很多同學私信問:"現在工作這么難找,辭職讀全日制研究生會不會血虧?"作為“老江湖”,今天咱們就掰開了揉碎了聊透這件事。先甩個結論:這5種人閉眼沖全日制,其他人三思!

第一類:應屆生身份還在的畢業生

特別是本科專業就業面窄的(比如哲學、歷史學),讀研相當于二次投胎。我表弟學考古的,去年考上某211的文物與博物館專碩,現在校招進了省級博物館,工資雖然不高但解決了北京戶口。

第二類:想轉行進體制的

注意看各地公務員招考目錄,稅務局要財政學碩士,教育局卡教育學研究生。重點來了:很多崗位只認全日制學歷!我鄰居家閨女就是讀了全日制MPA,去年考進省財政廳,筆試分數跟非全考生一樣,但面試時學歷背景明顯加分。

第三類:技術類專業想進大廠的

計算機、電子信息這些專業,全職讀研太值了!華為去年校招給雙非碩士開18k起薪,但要求必須全日制。更別說進實驗室跟項目能攢實戰經驗,我同學讀研期間跟著導師做AI算法項目,畢業直接進字節跳動,起薪比本科工作三年的還高。

第四類:家庭條件尚可的90后

算筆實在賬:三年學費住宿費大概5-8萬,加上生活費,20萬勉強夠。如果家里能支持,相當于用這筆錢買更好的職業起點。但要是需要貸款讀書,勸你慎重!見過太多背著助學貸款畢業的,找工作慌不擇食反而更被動。

第五類:想拿應屆生身份落戶的

北京上海對應屆碩士的落戶政策明顯寬松。去年幫學妹算過,讀全日制碩士走應屆落戶比積分落戶至少省5年時間。但千萬注意年齡限制!北京要求碩士不超過27歲,今年開始還查社保記錄。

重點提醒三個坑:

1. 別信"非全和全日制同等效力",國企、事業單位招聘時還是卡得死

2. 導師資源比學校排名更重要,特別是理工科

3. 2025年開始推免比例擴大,統考名額會越來越少

說一千,道一萬說句掏心窩的話:要是現在工作穩定收入不錯,別輕易辭職讀研。但要是符合上面任意兩條,趁年輕趕緊考!考研就像趕公交車,錯過這班下一趟可能要等好多年。

全日制研究生到底值不值得考?這五類人最適合脫產讀研

工作三年后辭職讀研的人,現在都混得怎么樣?

一、真實案例:有人翻身,有人踩坑

案例1:從銷售到算法工程師

朋友小李,之前在房產中介干了三年,天天風吹日曬跑客戶。27歲那年咬牙辭職,跨考計算機研究生。現在畢業進了二線互聯網公司,工資翻了近三倍。他說最值錢的不是文憑,而是讀研時跟著導師做的幾個圖像識別項目,面試時直接甩出代碼,當場拿下offer。

案例2:文科碩士的尷尬

另一個相反的例子是學妹小張。原本在廣告公司寫文案,辭職讀了文學碩士。結果畢業發現,出版社、報社崗位縮水,對了去教培機構當老師。她說:“早知道這樣,還不如當初在公司熬個主管崗位。”

案例3:三十歲重返職場

最讓我佩服的是前同事老陳。29歲辭職讀金融碩士,畢業時31歲進銀行。別人覺得他年齡大,他卻靠之前做銷售的溝通經驗,成了支行里最能搞定大客戶的人。去年升了副行長,手下管著一群95后。

二、工作后讀研的人,到底圖什么?

1. 想換賽道的普通人

很多行業有隱形門檻。比如想從傳統制造跳槽到新能源研發,沒碩士文憑連簡歷關都過不了。特別是工科領域,企業招人時直接寫“碩士優先”。

2. 被現實打臉的年輕人

有人工作后發現,自己當年高考選的專業根本不適合。比如學會計的進了事務所,天天對數字頭疼;干媒體的熬夜寫稿子,身體扛不住。讀研成了“二次投胎”的機會。

3. 單純想緩口氣的打工人

見過最實在的理由是:“上班三年存款15萬,就想在校園里躺兩年。”這類人往往選輕松的專業,把讀研當“帶薪休假”,順便拿個學歷。

三、哪些人讀研后混得好?

1. 帶著問題去讀書的人

比如做外貿的專門研究跨境電商政策,干護士的攻讀醫療管理。他們在課堂和論文里解決的問題,畢業馬上能變現。

2. 肯低頭從零開始的人

27歲和22歲的應屆生一起實習,有人覺得丟臉,有人趁機偷師。認識個大哥,讀研時給實驗室師弟打下手學編程,現在轉型成了產品經理。

3. 選對“性價比”專業的人

醫學、法律這類行業,學歷直接和職稱掛鉤;但像市場營銷這類專業,工作經驗可能比文憑更重要。有人專門挑“考公優勢專業”,比如漢語言文學,上岸率確實高不少。

四、“老江湖”的大實話

1. 別迷信“碩士工資高”

國企和事業單位確實學歷定薪,但私企主要看能力。有朋友碩士畢業和本科生同期入職,發現對方早三年積累的人脈資源更值錢。

2. 導師比學校牌子重要

特別是理工科,跟對項目多的導師,可能研二就被合作企業預定。反之,有些名校冷門專業畢業即失業。

3. 年齡焦慮比想象中嚴重

28歲實習時被25歲主管罵,30歲校招和00后競爭,這些真事每天都在發生。但也有優勢——面試時老板覺得你比小年輕穩重。

五、到底要不要走這條路?

建議先算清三筆賬:

經濟賬:存款夠不夠覆蓋學費+兩年生活費?

機會賬:如果沒讀研,這三年在原行業能發展到什么程度?

風險賬:目標專業近三年就業率如何?35歲前能否賺回成本?

比如現在想做人工智能,讀研幾乎是必經之路;但如果是行政崗想晉升,MBA可能比普通碩士更有用。

對了說個扎心的現象:那些讀研后混得好的人,其實工作三年時就已經很拼命;而指望靠讀研逆天改命的人,很可能畢業后繼續迷茫。說到底,讀書從來不是解藥,行動力才是。

相關文章
頭條熱榜
換一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