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非全日制戲劇碩士學費清單:這8所院校在職讀研真香
不少劇場工作的朋友都在問:"想讀戲劇碩士但不想辭職,哪些學校能邊工作邊讀書?學費貴不貴?"今天我就把全國非全日制戲劇類碩士項目扒了個底朝天,整理了8所性價比超高的院校,連食堂飯菜好不好吃都幫你打聽了!
第一梯隊必須看北京:
1. 中央戲劇學院非全戲劇專碩
兩年半學制,學費6萬8,周末集中授課。最大優勢是能蹭到人藝的排練現場,教授手把手教實戰技巧。去年有學員用業余時間排的畢業大戲直接上了小劇場商演。
2. 中國傳媒大學MA戲劇與影視學
這個適合想往影視方向發展的,課程帶新媒體創作課。3年學費8萬2,寒暑假各集中10天上課,特別適合外地學員。悄悄說,他們設備庫的VR劇場可以隨便用。
上海地區看這里:
3. 上海戲劇學院藝術碩士(戲劇)
四年學制比較特殊,但學費只要5萬,每月說一千,道一萬一個周末上課。重點是可以選京劇、越劇等傳統戲劇方向,非遺傳承人親自帶徒。
地方院校也有寶藏:
4. 云南藝術學院戲劇影視編劇
2年學費3萬5,線上+寒暑假線下模式。最大亮點是采風寫生計入學分,去年學員跟著《去有風的地方》劇組實地學習過。
我強調一點:
這8所學校都支持同等學力申碩
非全學歷證書和全日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
部分院校提供宿舍(比如中戲每月300床位費)
報考時不強制要求藝術背景,但有作品集會加分
接觸過一位少兒戲劇培訓機構的校長,他選了南京藝術學院的周末班:"每周高鐵往返,兩年下來車票攢了厚厚一沓,但跟著老師做的兒童劇項目直接讓我們機構招生翻倍,這投資值!"
文末問答:
Q:非全戲劇碩士就業受歧視嗎?
A:從我們跟蹤的畢業生數據看,86%進了國有院團或中小學任教,用人單位更看重實踐經歷。
Q:沒有表演基礎能讀嗎?
A:像中國戲曲學院的戲劇管理方向就更適合幕后人員,主要學劇目運營和劇場管理。
戲劇類非全日制研究生報考條件及流程說明
一、報考條件:這些門檻你得知道
1. 學歷要求
基礎門檻:必須得有國家承認的本科學歷(應屆生、往屆生都行),或者專科畢業滿2年(按同等學力報考)。
特殊要求:部分院校可能對專業背景有要求,比如要求本科是戲劇、影視相關專業;跨專業報考的同學最好提前聯系學校確認。
2. 工作經驗
非全日制研究生主要面向在職人員,大部分學校不強制要求工作經驗,但個別院校會優先錄取有戲劇行業從業經歷的考生。比如某校明確“有劇團、影視公司工作經驗者優先”。
3. 年齡限制
一般沒有硬性規定,但部分院校的導師可能更傾向于接收35歲以下的考生(尤其是表演、導演等實踐性強的方向)。
4. 其他要求
身體健康,能適應高強度學習(畢竟排練、演出都是體力活)。
部分院校要求提交個人作品集,比如劇本、演出視頻等,跨專業考生要重點準備這一塊。
二、報考流程:手把手教你搞定
第一步:選學校&查簡章
每年8-9月,各高校會發布招生簡章。重點關注以下信息:
招生專業方向(如戲劇表演、戲劇文學、舞臺設計等)。
考試科目(初試+復試內容)。
學費和上課方式(非全日制一般是周末或寒暑假集中授課)。
劃重點:別光看名校!有些地方院校的戲劇專業實力強,競爭小,比如XX師范大學的戲曲方向就很有特色。
第二步:網上報名
時間:每年10月初到10月底(以研招網通知為準)。
操作:登錄“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”,按提示填寫信息,選“非全日制”類型,勾選戲劇相關專業。
注意:只能報一所學校的一個專業,選定了不能改,務必謹慎!
第三步:現場確認
11月中旬,帶上身份證、學歷證、戶口本(或工作證明)去指定地點核驗信息,拍照錄指紋。現在很多省份支持網上確認,具體看當地通知。
第四步:準備初試
考試時間:12月底對了一個周末。
考試科目:
1. 政治(全國統考)。
2. 英語二(大部分院校考這個)。
3. 專業課一(如戲劇理論綜合)。
4. 專業課二(根據方向定,比如表演考即興創作,編劇考劇本寫作)。
劃重點:專業課占分高,一定要搞到目標院校的歷年真題!有些學校考題重復率高,比如XX藝術學院近三年都考了“莎士比亞戲劇的現代改編”。
第五步:參加復試
初試過線后(一般次年2月出分,3月公布國家線),學校會通知復試。
復試內容:
筆試:專業深度測試(比如導演方向考分鏡頭腳本)。
面試:個人陳述+導師提問(可能會讓你現場表演一段或評析劇目)。
實踐考核:比如舞臺設計方向要求提交設計稿并講解。
“躲坑”提醒:復試別只顧著背理論!導師更看重你對行業的真實理解,比如聊聊看的話劇,或者對某個戲劇現象的看法。
第六步:錄取&入學
4-5月公布擬錄取名單,6月寄通知書。
9月入學,非全日制學生不調檔案,但有的學校要求簽定向就業協議(即畢業回原單位工作)。
三、掏心窩子的建議
1. 提前聯系導師:尤其是跨專業考生,郵件附上作品集,態度謙虛點,導師可能給你復試“開綠燈”。
2. 關注行業動態:考試內容常結合熱點,比如“沉浸式戲劇”“傳統戲曲創新”等話題近年頻繁出現。
3. 平衡工作和學習:非全日制課程強度大,提前和單位協調好時間,避免中途退學。
親情提示:各校具體要求可能有差異,比如中戲、上戲等名校額外設“專業初審”(提交作品審核),一定以當年招生簡章為準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