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MAud屬于第一學歷嗎?"這5點終于說透了!
"老師,我讀的MAud到底算不算第一學歷?"今天咱們就用大白話一次性講清楚這個問題,特別是準備報審計碩士的伙伴,建議先收藏再看。
廢話不多說:全日制MAud算第一學歷,非全日制不算。但具體怎么區分,還要看你的具體情況。下面分5個方面詳細說:
1. MAud到底是什么?
MAud全稱審計碩士,屬于專業學位碩士。和會計碩士(MPAcc)算是親兄弟,但更側重審計實務?,F在全國有40多所院校開設,像央財、中南財大這些財經名校都有。
2. 啥是第一學歷?
簡單說就是你高考后拿的第一個高等教育學歷。比如你高中畢業讀了本科,那本科就是第一學歷。如果后來又讀了碩士,這個碩士屬于最高學歷。
3. 關鍵看學習方式
這里有個重點:只有參加12月統考的全日制MAud才可能算第一學歷。像在職讀的非全MAud,或者同等學力申碩拿的學位證,都不影響第一學歷。
4. 畢業證上有“學問”
全日制MAud的畢業證上不寫"全日制"三個字,但學信網能查到學習形式。非全的畢業證會明確標注"非全日制",所以用人單位一看就明白。
5. 特殊情況要當心
有些同學是專升本后讀的MAud,這種情況要看具體單位怎么認定。部分單位會把專升本后的學歷視為第一學歷,但大部分還是以專科為第一學歷。
常見誤區提醒:
× 以為所有碩士都能改第一學歷
× 把同等學力申碩和統考碩士搞混
× 覺得非全和全日制效力完全一樣
說一千,道一萬給個實用建議:如果特別在意第一學歷,優先選全日制MAud。已經在職的伙伴讀非全MAud,雖然不改第一學歷,但能提升專業能力和晉升機會。具體怎么選,還要看個人發展需求。
MAud畢業后可以考公務員嗎?
“MAud畢業后到底能不能考公務員?” 這個問題,每年都有一堆審計碩士(MAud)的畢業生在糾結。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聊,把這事兒說透!
一、MAud考公務員,專業對口嗎?
MAud全稱是審計碩士,屬于管理學大類里的會計學或審計學方向(不同學校可能有細微差別)。根據國家公務員考試的專業目錄,審計碩士可以直接報考要求“審計學”“會計學”“財務管理”或“管理學類”的崗位。
說白了,能報的崗位真不少!尤其是財政、審計、稅務這些單位,專業匹配度直接拉滿。比如審計署、地方審計局、稅務局、財政局等單位每年都會招審計相關專業的畢業生,MAud學歷完全符合要求。
二、哪些公務員崗位適合MAud?
1. 審計系統“親兒子”崗位
審計署/地方審計局:直接對口,比如財政審計、經濟責任審計崗。
海關、人民銀行:內部審計崗位也常招審計專業人才。
2. 財稅系統“熱門崗”
稅務局:稅收稽查、財務管理崗位,MAud背景有優勢。
財政局:預算評審、財政監督等崗位。
3. 綜合管理類崗位
發改委、國資委:涉及經濟監督、企業審計的工作。
紀委監委:部分崗位需要審計專業背景參與經濟案件調查。
劃重點:國考崗位多集中在中央和省級單位,省考則更多是市縣級的審計局、財政局。想留家鄉發展的同學,可以重點蹲省考!
三、MAud考公的隱藏優勢
1. 考試內容有重疊
公務員筆試考行測和申論,而MAud課程里的邏輯思維、數據分析能力對行測的判斷推理和資料分析題型幫助很大。申論寫作也能用到審計案例分析的功底。
2. 面試加分項
比如審計署面試可能會問“如何加強政府預算執行審計”,MAud學生學過《政府審計》《內部控制》這些課,答起來更專業。
3. 競爭壓力相對小
比起“三不限”崗位,要求審計學/會計學的崗位報考人數少得多。比如2023年國考,某地審計局崗位招1人,僅30人報名;而同地區“三不限”崗位報名人數直接破千。
四、備考公務員要注意啥?
1. 看清崗位專業要求
有的單位寫“審計學(代碼:0257)”,有的寫“管理學類(代碼:12)”,報考前一定要確認自己的專業代碼是否符合!不確定就打招考單位電話問清楚。
2. 別死磕國考
國考崗位雖好,但競爭激烈。省考、市考甚至事業單位(比如審計服務中心)也有大量機會,尤其各地審計局每年招人不少。
3. 提前準備證書
部分崗位要求“初級會計職稱”或“CPA通過部分科目”,上學期間能考盡量考,報名時多個選擇。
五、“懂行的人”的大實話
黨員身份不是必須:審計類崗位大多數不要求黨員,但發改委、紀委監委的部分崗位可能會優先。
別糾結“應屆生”身份:MAud畢業兩年內,只要沒交社保,依然算應屆生。
基層工作經驗看崗位:省級以上單位常要求2年基層經驗,市縣崗位一般不要求。
親情提示一句:公務員考試拼的是“信息差+執行力”。多關注【國家公務員局官網】和各地人事考試網,崗位表出來后用Excel篩選“審計”“會計”“財務”關鍵詞,剩下的就是玩命刷題了!
(行測多刷真題,申論動手寫!別光收藏經驗貼,動起來才是硬道理?。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