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全攻略:國內讀研期間如何申請國外碩士(附在職/免聯考院校推薦)
國內讀研期間如何同步申請國外碩士?這4個方法你一定要知道
收到不少同學私信:"國內讀研課業壓力不大,能不能同步申請國外碩士?""在職讀的非全碩士,還能申請國外免聯考項目嗎?"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既省錢又省時間的升學方式,手把手教你在國內讀研期間拿下第二個碩士學位。
一、為什么推薦在讀期間申請?
1. 時間重疊最劃算:國內研二課程相對輕松,很多國外1年制碩士項目正好銜接
2. 學分互認能減免:像英國部分院校承認國內碩士課程學分,最多可免修3門課
3. 學費省下一大筆:在讀生申請有專項獎學金,比畢業后再申請便宜30%左右
二、這3類人最適合操作
非全/在職碩士在讀,想拿留服認證的
全日制碩士課業壓力小的文科生
有明確移民或外企就業規劃的
三、具體操作步驟
1. 選校定位:重點看QS300-500名的院校,推薦英國桑德蘭大學、西班牙武康大學的MBA/MPA項目
2. 材料準備:
在讀證明要標注預計畢業時間
已修課程成績單找研究生院蓋章
導師推薦信重點說明研究能力
3. 申請時機:建議國內研一結束后的7-8月遞交,避開畢業季申請高峰
四、“躲坑”秘訣
警惕要求全程出國的項目:選擇寒暑假集中授課的混合制
注意留服認證問題:確認項目有出境記錄要求
謹防語言大坑:部分院校的英語授課項目實際有中文助教
五、性價比院校推薦
1. 馬來西亞世紀大學:教育學碩士,寒暑假授課,年費用4.8萬
2. 法國IPAG高商:奢侈品管理碩士,全年3次入學,可中文答辯
3. 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:經濟學碩士,接受四六級成績申請
親情提示:在讀期間申請要特別注意時間管理,建議選擇論文答辯靈活的院校。很多同學通過這種方式,最終比同齡人提前2年拿到雙碩士學歷,在考公評職稱時優勢明顯。
國內碩士在讀期間申請國外碩士的下面是考生常遇到的一些問題
當然可以!很多同學在讀研一或研二時,會考慮同時申請國外的碩士項目。國外院校一般不會限制申請者的在讀身份,只要你能提供符合要求的材料(如成績單、語言成績、推薦信等),就有機會拿到offer。但要注意兩點:一是確認目標院校是否接受“非應屆生”申請(部分專業可能有特殊要求);二是提前規劃時間,避免國內學業和申請流程沖突。
申請時間怎么安排最合理?
國外碩士的申請季通常集中在每年9月至次年3月。如果你打算研二結束后出國,建議從研一暑假開始準備:
研一暑假:考出語言成績(雅思/托福),確定目標院校和專業;
研二上學期:準備文書(個人陳述、簡歷)、聯系推薦人,同步關注國內課程成績;
研二寒假前:完成網申并提交材料;
研二下學期:等待錄取結果,辦理簽證等手續。
如果時間緊張,也可以選擇“間隔年”(Gap Year),即國內碩士畢業后,用一年時間專心申請。
需要準備哪些材料?和本科申請有啥不同?
材料清單和本科申請類似,但重點會更偏向“學術能力”:
1. 成績單:本科+國內碩士在讀期間的成績(部分學校會要求碩士課程均分不低于80);
2. 語言成績:雅思/托福(部分歐洲國家可后補);
3. 推薦信:建議找碩士導師或專業課教授,突出科研或項目經歷;
4. 個人陳述(PS):重點說明“為什么在讀碩期間還要申請另一個碩士”,比如研究方向差異、跨學科需求等;
5. 研究計劃或作品集:部分專業(如藝術、理工科)需要。
注意:如果國內碩士未畢業,需提交“在讀證明”;若已發表論文或參與課題,一定要附上!
導師不同意怎么辦?要不要瞞著?
這個問題很現實。有些同學擔心導師反對,選擇“偷偷申請”,但風險很大——比如推薦信需要導師簽字、辦理退學手續時也需要導師同意。建議分兩步走:
1. 先觀察導師風格:如果導師開明,可以直接溝通,說明出國原因(比如研究方向更匹配);
2. 暫時保密:若導師對“學生中途出國”比較抵觸,可以先用本科導師或校外實習領導的推薦信,等拿到offer后再找機會溝通。
費用大概多少?能不能申請獎學金?
以熱門國家為例:
英國:一年制碩士學費約20-30萬人民幣,生活費10-15萬;
美國:1-2年項目,學費+生活費約40-60萬/年;
歐洲小眾國家(如荷蘭、瑞典):學費10-20萬,生活費8-12萬。
獎學金方面,可以嘗試以下渠道:
1. 國家留學基金委(CSC)的“聯合培養”項目;
2. 國外院校的Merit-based獎學金(憑成績自動發放);
3. 企業或基金會贊助(如企業定向培養人才)。
國內碩士沒畢業,能轉學分嗎?
有些國家(如美國、加拿大)允許轉部分學分,但通常不超過總學分的1/3。需要提供詳細的課程描述和教學大綱,并由國外院校審核。如果想節省時間,建議優先申請課程設置相近的專業。
說一千,道一萬,到底值不值得?
這個問題因人而異。如果是為了換專業、沖名校,或者為讀博打基礎,雙碩士確實能加分。但若單純想“刷學歷”,建議慎重考慮——時間、金錢成本高,回國就業時還可能被質疑“職業規劃不清晰”。不如集中精力發論文、做項目,直接申請國外博士更劃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