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_好吊的妞视频这里都有_九九视频免费观看视频精品_亚洲女人小视频在线观看

當前位置: 在職考研招生網 非全日制研究生

打工人讀非全研到底值不值?3年學費換來的大實話

在職考研招生網

2025-05-23 12:31:15

老王,我工作五年了想讀非全研,但聽說學費貴還遭歧視?作為“老江湖”,今天就跟大伙掏心窩子說說這事。去年我們單位評職稱,有個同事拿的非全MPAcc證書加了8分,直接擠進中層崗。現在國企事業單位晉升,非全學歷和全日制都是平起平坐的。特別是MBA、MEM這些專業 ...

打工人讀非全研到底值不值?3年學費換來的大實話

"老王,我工作五年了想讀非全研,但聽說學費貴還遭歧視?"作為“老江湖”,今天就跟大伙掏心窩子說說這事。

去年我們單位評職稱,有個同事拿的非全MPAcc證書加了8分,直接擠進中層崗。現在國企事業單位晉升,非全學歷和全日制都是平起平坐的。特別是MBA、MEM這些專業,很多單位還專門給補貼。我表弟在互聯網大廠,讀了個在職MAud,去年年終獎直接多了30%。

不過有三類人真不適合讀非全研:第一是剛畢業的小年輕,工作沒滿2年就去讀在職MPA的,企業覺得你工作都沒整明白;第二是想混文憑的,現在畢業論文查重率卡到5%以下;第三是月薪不過萬的,像EMBA這種動輒30萬學費的,真得掂量掂量。

我媳婦去年報的某985非全MLIS,周末上課要跨省,高鐵票都攢了厚厚一沓。現在很多學校開線上+線下混合班了,特別是MPAcc和MAud這些專業,直播課還能回看,特別適合經常加班的。但注意別報那些免聯考的野雞項目,去年我們公司有個小伙讀的某機構MBA,結果學位網根本查不到。

說到費用,給大家透個底:普通非全研3年下來8-12萬正常,MEM可能到15萬,EMBA基本20萬起。但很多單位有教育基金,像國企通常能報70%。我讀MPA那會,單位每年給報2萬,自己就出個生活費。

說一千,道一萬給個實在建議:要是你現在卡在主管崗三年以上,或者想轉行到需要證書的領域(比如會計轉審計需要MAud),非全研確實是個跳板。但要是單純想逃避工作壓力,勸你還是別浪費這個錢。

打工人讀非全研到底值不值?3年學費換來的大實話

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有什么區別?

一、最明顯的區別:上課時間

全日制就是“脫產讀書”,周一到周五按課表到校上課,和本科生活差不多。學生檔案要轉到學校,宿舍食堂一應俱全,適合沒工作壓力、能全天投入學習的人。

非全日制俗稱“在職讀研”,上課集中在周末、晚上或者寒暑假。比如北上廣的高校經常安排周五晚上加周末兩天上課,外地學生也能每周往返。有些專業甚至一個月集中授課四五天,方便異地職場人。

二、畢業證上的小細節

2017年教育改革后,非全日制也能拿雙證(畢業證+學位證)了。但畢業證會標注“非全日制”字樣,學位證和全日制完全一樣。別小看這個標注,有些事業單位招聘仍會區別對待。不過隨著政策推進,2023年已有超9成國企明確表示一視同仁,私企更看重實際能力和項目經驗。

三、學費差出一輛車錢

舉個例子:某985高校的工商管理碩士(MBA),全日制學費18萬/2年,非全日制28萬/2.5年。理工科差距更大,比如工程碩士全日制每年8000左右,非全可能高達3-5萬/年。部分院校還不為非全提供獎學金和住宿補貼,租房成本要提前算清楚。

四、考試難度有門道

初試都是國家統考,試卷、分數線完全一樣。但到了復試環節,全日制競爭更激烈:10個名額可能有50人競爭,非全10個名額可能只有15人報考。特別是調劑階段,很多全日制高分考生會轉向非全,這時候非全的錄取線可能水漲船高。

五、適合人群對號入座

選全日制的情況

應屆畢業生或工作未滿2年

打算考公考編(部分崗位仍限全日制)

經濟壓力小,家里支持脫產學習

選非全日制的情況

在職人員不想放棄現有工作

單位有學歷補貼政策(如教師、醫生行業)

需要快速積累行業人脈(EMBA等專業尤其明顯)

六、導師帶學生的區別

全日制導師管理更嚴格,每周組會、定期匯報是常態,很多導師會帶著做課題發論文。非全學生通常采取“雙導師制”,除了學術導師還會有企業導師,更側重解決實際工作問題。比如某高校計算機專業的非全學生,導師直接安排參與校企合作的人工智能項目,畢業設計就是公司真實案例。

七、畢業論文要求一致

別以為非全論文能放水!盲審抽檢比例和全日制完全相同。某211高校近三年數據顯示,非全論文不合格率反而比全日制高3%,因為在職學生時間精力分散。建議非全同學開題時就選和工作相關的課題,既能用上行業資源,又能減少額外工作量。

八、讀研期間能切換嗎?

原則上不允許互轉。但個別院校在全日制名額未招滿時,會允許非全學生提交申請轉為全日制,前提是能配合工作日上課。反過來全日制想轉非全相對容易,只要導師同意且工作單位出具證明即可。

現在你該明白怎么選了?最關鍵想清楚兩件事:未來三五年要不要工作賺錢,目標單位是否卡全日制學歷。身邊真實案例:有個朋友辭去年薪20萬的工作讀全日制金融碩士,畢業趕上行業寒冬,反而比保留工作的非全同學發展慢——有時候時機比學歷類型更重要。

相關文章
頭條熱榜
換一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