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職讀研想跨專業?免聯考雙碩士申請攻略(附MBA/EMBA院校清單)
收到好幾位在職讀者的私信:"國外碩士畢業后還能再換個專業讀研嗎?""在職讀第二個碩士要不要參加聯考?"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聊這個話題,手把手教你規劃雙碩士路徑。
先潑個冷水:英國和澳洲部分院校確實不接受同層次學歷申請。但美加80%的院校都允許碩士畢業生再申碩士,特別是商科類專業。我去年幫做財務的小張申請到美國佩珀代因大學的EMBA,他本身就有英國教育學碩士,關鍵抓住三年管理經驗這個加分項。
免聯考通道主要集中在三類項目:
1. 中外合辦MBA(比如北師大-港浸會)
2. 歐洲商學院春季班(西班牙EAE商學院1月開學)
3. 東南亞專班(泰國先皇理工的MTA旅游管理)
特別注意這三個“躲坑”點:
?? 留服認證要看前置學歷銜接性(別從文學突然轉核工程)
?? 工作證明必須體現專業相關度(想讀MPA就開行政管理證明)
?? 推薦信要找對口行業領導(申MEM最好找工程總監)
給在職黨推薦三個黃金組合:
① 本碩理工科+MEM(漲薪幅度最高)
② 外語專業+MLIS圖書情報(進央企檔案館捷徑)
③ 行政管理+MPA(考公優勢明顯)
文書準備要掌握"跨學科串聯法"。比如你本科讀中文,現有教育學碩士,想申MAud審計碩士,重點寫參與過校園基建審計的經歷。去年有位學員用支教時經手助學款的案例,成功拿下悉尼科技大學offer。
最新趨勢是"微專業先修"模式,紐約理工大學的數據分析碩士,允許先修4門網課補齊學分。相當于用慕課證書代替傳統預科,省時又省錢。
已有國內碩士如何申請海外第二碩士?
一、為啥要申請第二個碩士?
國內碩士背景的同學選擇再讀海外碩士,常見原因有三:
1. 轉專業需求:國內碩士讀完后發現興趣或職業規劃變化,想通過海外碩士“跨行”;
2. 提升學術背景:海外院校的科研資源、師資力量可能更符合個人研究方向;
3. 積累海外經歷:為后續移民、工作打基礎,或單純想體驗國外生活。
不過要注意,部分國家對已有碩士學歷的申請者會審核更嚴,尤其是同專業申請,得提前確認目標院校是否接受“重復讀碩”。
二、申請流程關鍵點
1. 選校定位:優先看專業銜接度
別盲目沖名校。海外院校對“第二碩士”的審核重點通常是:
課程相關性:比如國內讀的是金融,想申數據科學,就得在文書里說明“為何轉方向”,并展示相關技能(如自學Python、參加過數據分析項目);
學術動機:解釋清楚“為什么已有碩士還要再讀”,避免讓學校覺得你在“刷學歷”。
Tips:英聯邦國家(如英國、澳洲)對第二碩士接受度較高;美國部分院校可能更傾向招首次讀碩的學生,建議多查官網或直接郵件詢問招生辦。
2. 材料準備:突出獨特優勢
和本科申請碩士相比,已有碩士學歷的同學材料要更“精準”:
成績單:本科和碩士成績都要提交,如果碩士成績比本科好,能體現學術進步;
推薦信:至少有一封來自國內碩士導師,側重科研能力或項目經驗;
個人陳述(PS):重點寫“為什么選第二碩士”,而不是重復簡歷。例如,可以結合國內研究經歷,說明海外項目如何幫你補充特定技術(如AI算法、跨文化管理);
研究成果:發表過論文、參與過課題項目的,一定要附上!這是加分項。
3. 語言成績:盡早考,別拖
如果你國內碩士是中文授課,語言成績(雅思/托福)是硬門檻。部分院校對已有碩士學位的申請者可能放寬語言要求,但極少,別抱僥幸心理。
注意:英國、澳洲接受語言班,但如果你申的是G5或澳洲八大,建議直接考到正課要求,避免被調劑到冷門專業。
4. 時間規劃:避開高峰期
海外碩士申請通常提前1年開放。已有碩士學位的同學,建議避開應屆生扎堆的“第一輪申請”(比如英國9-10月),選擇12月前后的輪次,競爭相對小。但熱門專業(如計算機、商科)依舊要盡早投遞。
5. 簽證與資金證明
學生簽證:已有碩士學歷一般不影響簽證,但需準備合理的“學習計劃說明”(比如解釋課程差異);
保證金:英國約需存滿28天,金額覆蓋學費+生活費;澳洲需提供1年左右的資金流水。
三、可能被問到的問題
1. “你為什么還要再讀一個碩士?”
回答方向:從職業目標切入,比如“國內碩士偏理論研究,而貴校的課程注重實操,能幫我勝任XX行業的技術崗”。
2. “兩個碩士課程會不會重復?”
提前對比課程大綱,找出差異點。例如:“貴校的課程包含區塊鏈應用模塊,而我之前的課程更側重傳統金融理論,這正是我想補充的。”
四、真心建議
別忽略課程匹配度:比如國內學的是教育學,想申計算機,建議先修Coursera相關課程或積累實戰項目;
利用好校友資源:國內碩士導師可能有海外合作院校,內推機會比海投更大;
理性看待排名:某些專業強校(如荷蘭代爾夫特理工的工程、瑞士酒店管理院校)綜排不高,但業內認可度極佳。
說一千,道一萬,準備好材料就早點動手,畢竟招生名額有限,先到先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