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職讀研“防坑”訣竅,非全考研必看
"想讀非全研但不知道怎么下手",作為“上岸人”,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窩子聊聊這事兒。先說三個重點,①別被"免聯考"忽悠瘸了 ②MBA和MPA不是誰都能報 ③專科生也能彎道超車。
一、報考方式要門兒清
現在市面上主要有三種路子,
1. 統考非全,12月統考+復試,拿雙證(畢業證+學位證),像MBA、MPAcc這些熱門專業都走這條路
2. 同等學力申碩,先入學后考試,拿結業證+碩士學位證,適合基礎薄弱的
3. 中外合辦,免聯考但學費高,要認準教育部批文
二、常見三大坑
1. 學費坑,某985的EMBA一年16萬,MEM才6萬,專業不同差價能買輛車
2. 時間坑,別信"周末偶爾上課",實際要每周六日打卡
3. 落戶坑,北上廣深不認非全學歷落戶,想拿戶口的趁早換賽道
三、別上當實戰技巧
1. 查簡章要上"研招網",別被山寨網站騙
2. 提前聯系導師,有的專業復試前就要確定導師
3. 工作證明模板,每個學校要求不一樣,某211去年就卡了30%的人
四、適合人群自查
√工作3年以上的老職場
√單位有學歷補貼的
√想轉行需要鍍金的
×應屆畢業生(建議考全日制)
×單純想混文憑的(現在查得嚴)
對了說個真實案例,我表弟在供電局工作,去年考華電的電氣工程非全,專業課考電力系統分析,復試被問"變電站防雷措施",幸虧他天天跑現場,答得比全日制學生還溜。所以工作經驗真是加分項!
非全日制研究生報考條件詳解
一、學歷要求是硬指標
首先得看畢業證上的學歷。大部分專業接受三類人群報名,
1. 本科畢業生(應屆或往屆都行)
2. 專科畢業滿兩年以上的(這個兩年是從畢業到入學那年9月算)
3. 已經拿到碩士/博士學位的人
注意!部分特殊專業像法律碩士、教育碩士這些,可能對本科專業有要求。比如法律碩士(法學)只收本科法學專業的,非法學專業得報法律碩士(非法學)。
二、工作經驗要看清
不少專業特別看重實踐經歷,
MBA/MPA這類管理類專業,專科生要5年工作經驗,本科生3年,碩士博士2年
教育碩士、工程碩士通常要求2-3年相關領域經歷
舉個真實例子,去年有個朋友專科畢業4年,想報某211的MBA,結果發現還差1年工作經驗,只能再等一年。所以提前算好時間很重要!
三、考試報名別踩坑
每年10月正式報名,記得提前準備這些材料,
學歷證書編號(學信網能查)
身份證正反面掃描件
工作單位蓋章的同意報考證明(部分學校需要)
2寸白底證件照電子版
別忘了,選考點要看戶籍或工作地,外地報考得提前準備居住證或社保記錄。去年有個考生就是沒注意這點,臨考前一個月才急忙補辦材料。
四、特殊人群有通道
1. 退伍軍人考研有專項計劃,分數線會適當降低
2. 少數民族考生可走骨干計劃,但需要簽定向就業協議
3. 在職教師報教育碩士,很多學校會優先錄取
五、這些細節容易栽跟頭
1. 自考本科只要有畢業證就能按本科身份報考
2. 網絡教育學歷只要學信網可查就承認
3. 軍校文憑需要做學歷認證
4. 正在讀研的想再考非全,得先征得原培養單位同意
六、備考建議掏心窩
1. 提前聯系目標院校研招辦,問清具體要求(每個學校可能有細微差別)
2. 工作證明別等對了才開,有些單位要走流程
3. 跨專業報考的,最好有相關領域的工作履歷
4. 報名系統開放頭三天別扎堆,容易卡
對了說個實在話,現在非全和全日制都是統考統招,含金量越來越高。但報考前一定要仔細看當年招生簡章,各校政策可能會有調整。建議大家直接去學校官網查最新信息,別光看網上的舊資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