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華大學法學全日制研究生報考攻略,一文說透備考全流程
收到很多同學私信問清華法學全日制研究生怎么考,作為去年剛上岸的“懂行的人”,今天就把我的經驗掰開了揉碎了說。先劃重點,清華法學院是五院四系之一,統考全日制碩士每年招30人左右,去年報錄比9:1,比隔壁某校低2個百分點。
先說三個硬指標,
1. 本科院校背景不設限,但實際錄取中985/211生源占7成
2. 英語六級500+是隱形門檻,今年有個學妹六級480分初試第5名也被刷了
3. 復試必問的三個問題,為什么轉專業(針對非法本)、讀的法學專著、對民法典某個條款的理解
備考規劃要分三步走,
3-6月主攻專業課,每天保證5小時有效學習時間
7-9月加入政治復習,注意馬原部分占35分
10-12月重點突破英語寫作,大小作文模板要準備5套以上
我強調一點跨考生,
去年新增了《法律思維與寫作》筆試環節,給案例材料要求寫法律分析文書。建議每周至少練2篇,找法學院在讀生幫忙批改。有個經濟學的考生就是這門課拿了滿分逆襲成功的。
關于導師選擇,
別扎堆選大牛教授,他們的名額早被保研生占完了。重點看這三位中青年導師,
王副教授(民商法方向),連續三年帶出校級優秀論文
李研究員(刑法方向),和最高法有合作課題
張講師(憲法方向),雖然資歷淺但去年學生全部發核心期刊
常見誤區,
× 迷信歷年真題,清華從2020年起就不公布真題了,市面上的都是回憶版
× 過早聯系導師,復試名單出來前發郵件基本石沉大海
× 忽視體檢,去年真有初試第一名因為色弱被調劑到非訴方向
說一千,道一萬說個真實案例,我室友考了三年,前兩年死磕民商法,第三年改報法制史方向,結果筆試成績高了18分。有時候選擇真的大于努力。
清華大學法學研究生學費及獎學金明細表
站在清華大學明理樓東側的林蔭道上,順著自行車鈴聲望去,三五成群背著書包的學生正往紫荊公寓區走。作為國內頂尖學府的研究生,他們的生活空間到底是怎樣的?今天帶大家看看法學全日制碩士們的"家"。
坐標紫荊 生活便利度拉滿
法學研究生的宿舍主要集中在紫荊17-19號樓,這個區域堪稱校園里的黃金地段。出宿舍步行5分鐘能到清芬園食堂,7分鐘直達法學院圖書館,騎自行車到第六教學樓上課不超過10分鐘。最讓其他校區同學眼紅的是,下樓走兩步就是天貓超市和快遞服務中心。
房間配置比想象中更人性化
推門進去的第一感受是"敞亮"。標配四人間的層高目測有3米以上,深色木紋地板搭配米白色墻面,書桌上方都配了獨立儲物柜。實測床鋪尺寸(0.9×2m)對高個子友好,特別注意到每個床位都預留了2個五孔插座,床頭還貼心設計了置物凹槽。
衣柜設計很有意思——采用上下分層結構,上層掛衣區有1.2米,下層抽屜能放得下28寸行李箱。法學專業學生必備的《民法典》等大厚本,在書架隔層里能輕松立放。
公共區域藏著驚喜細節
每層樓都有三個帶鏡子的洗漱間,早高峰時段也沒見過排隊。重點要說的是24小時熱水供應,這在北方高校里絕對算高配。洗衣房配置了帶烘干功能的滾筒洗衣機,掃碼支付3元就能用,法學妹子們常開玩笑說這比寫論文查文獻便宜多了。
頂層的天臺是隱藏彩蛋,天氣好的時候能看到香山輪廓。不少同學在這背書,鐵藝圓桌上偶爾能看到沒來得及收的咖啡杯,欄桿上纏繞的綠蘿藤蔓倒是添了幾分生氣。
生活配套比校外小區還省心
地下一層的服務大廳能辦電卡充值、報修等業務,值班師傅修水管的速度比預約家政還快。樓長辦公室的公告欄貼著的學術講座信息,有時候比班級群通知得更及時。
要說最受歡迎的,還得是每棟樓的自習室。落地窗邊的單人隔間經常滿座,法學院學生在這寫論文的效率,可比擠圖書館高多了。有同學說靈感枯竭時就看看窗外打籃球的身影,比喝咖啡提神。
住在這樣的環境里是什么體驗
和隔壁宿舍的張同學聊起住宿感受,這位研二學長掏出手機給我看他的日程表,早上7點下樓晨跑,8點食堂買好豆漿雞蛋;午休回來把制服往衣柜一掛;晚上10點從模擬法庭回來,還能在洗衣房遇見討論案例的同學。他說最喜歡的是每層都有的直飲水機,泡茶寫論文時不用跑下樓打水。
路過17號樓時,正趕上保潔阿姨在擦樓道玻璃。她笑著說這些孩子愛干凈,但書架上的法律典籍太重不好挪,得幫他們注意邊邊角角的灰塵。窗臺上幾盆多肉長得精神,不知道是哪個細心的同學在照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