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日制碩士讀博必須辭職嗎?在職博士申請條件+非全/同等學力申博“躲雷”門道
收到很多同學私信問,"老師,我現在讀全日制研究生,畢業能不能直接讀博士?聽說有些學校不收在職博士,那我必須辭職才能讀嗎?"今天就給大家掰開了揉碎了講清楚這個事。
我就直接說結論,全日制研究生當然可以讀博士!但要注意三種情況,
1. 讀全日制博士,必須脫產學習,檔案要轉到學校
2. 讀在職博士,要求本科學歷+5年工作經驗(部分985要求碩士學位+3年)
3. 非全碩士申博,清華、北大等34所院校有特殊通道
4. 同等學力申博,需發表2篇核心論文(CSSCI或SCI)
重點說說在職博士的坑,
① 學費差異大,社科類普遍8-12萬,管理類15-30萬(比如清華經管院DBA項目28.8萬)
② 招生名額少,2023年社科院經濟系只招8個在職博士
③ 考試要求嚴,必考英語+專業課筆試(很多考生卡在英語翻譯題)
④ 導師選擇難,博導每年最多帶1個在職博士生
我強調一點2025年考生,
教育部新規要求博士申請者必須有兩封正高職稱推薦信。去年某985刷掉23個考生,都是因為推薦人資質不夠。建議現在就開始聯系教授資源!
關于非全碩士申博,
這里有個冷知識,34所自劃線院校允許非全碩士免統考申博,但要求,
√ 有省部級科研獎勵
√ 以第一作者發表過SCI/SSCI論文
√ 主持過橫向課題(經費50萬以上)
對了給大家三個建議,
1. 想讀在職博士的,現在就去目標院校官網查導師名單
2. 非全碩士想申博的,趕緊準備科研成果
3. 英語不好的同學,建議提前1年備考(重點練文獻翻譯)
非全日制研究生讀博需要滿足哪些額外條件?
很多工作后再考研的朋友都有讀博的打算,但非全日制研究生申請博士和應屆生確實不太一樣。今天咱們就聊聊非全日制讀博要闖過的那些關卡,都是“上岸人”的真實經驗。
一、硬指標要達標
不少高校對非全學生有額外門檻。比如某985理工科專業要求非全碩士必須發表2篇核心期刊論文,比全日制多1篇。還有學校卡碩士成績,平均分不到85直接刷掉。最容易被忽視的是英語成績,有些專業要求托福90分以上,這個得提前準備。
二、導師推薦是塊敲門磚
非全學生最大的短板是科研時間少。去年有個朋友在電網工作,讀研期間硬是擠出時間幫導師做了兩個橫向課題,說一千,道一萬導師親自寫了推薦信,成功上岸清華博士。建議平時多參與導師項目,哪怕做些基礎工作,關鍵時候推薦信才有料。
三、單位放行是前提
事業單位和國企的朋友要特別注意人事關系。某高校教師讀非全碩士后考博,結果單位要求簽5年服務期協議才給檔案。提前和單位溝通好,最好在考研前就摸清政策。有些單位支持深造,還能保留職位,這個得看具體單位。
四、考試準備有門道
初試筆試別大意,某重點高校經濟學博士考試,非全考生專業課平均分比應屆生低15分。復習時要重點突破專業基礎課,工作后再考試很容易手生。面試環節要突出工作經歷的優勢,比如工程技術崗可以強調實踐能力,管理崗突出項目經驗。
五、材料準備別踩坑
科研成果要實打實。去年有個考生把單位內部報告當論文提交,直接被認定材料造假。工作成果可以整理成技術報告,但要有公章證明。推薦信別光找領導,業內專家的推薦更有分量。有個小技巧,提前聯系目標導師,有些導師愿意指導修改研究計劃書。
現在很多高校開通了非全申博通道,像浙江大學去年就有12名非全碩士考上本校博士。關鍵是要早規劃,讀研期間就開始積累科研成果,工作之余保持學習狀態。考博這事兒,功夫在平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