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日制/非全/在職研究生必看!最新報稅門道(附詳細流程)
收到不少同學私信問:"讀研期間做兼職要報稅嗎?""學校發的獎學金算收入嗎?"今天咱們就手把手教全日制、非全和在讀在職研究生如何正確報稅,特別是今年個稅APP又有新變化,這些操作細節不注意可能要吃大虧!
一、不同學歷在讀生的報稅區別
1. 全日制研究生(含學碩/專碩)
助研津貼:每月800元以內免稅,超過部分按"勞務報酬"計稅
實習工資:全年總收入≤6萬可全額退稅(需保留實習合同)
典型案例:小王讀研期間在實驗室領了1000元/月津貼,其中800元免稅,剩下200元按20%預扣稅,次年可憑學生證申請退稅
2. 非全日制研究生(含MPAcc/MAud等)
工資收入:由工作單位正常代扣代繳
在讀期間學費:可按"繼續教育"專項扣除,每月400元(最長48個月)
特別注意:部分院校的寒暑假課程屬于跨年度教學,要核對實際就讀月份
3. 在職研究生(含同等學力申碩)
單位資助的學費:超過4.8萬/年的部分需并入工資計稅
周末授課的交通費:保留車票可申請差旅補貼(每日80元標準)
重要提醒:論文答辯期間產生的住宿費,可憑發票按繼續教育支出申報
二、2024年申報新變化
1. 新增"研究生專項"抵扣項(限全日制)
實驗耗材:年度累計超500元部分可抵扣(需導師簽字證明)
學術會議差旅:參會期間的交通住宿按50%折算
論文發表費:知網收錄的期刊版面費全額抵扣
2. 個稅APP操作攻略
步驟一:在"常用業務"添加"學生身份認證"
步驟二:"專項附加扣除"選擇"繼續教育"-"學歷教育"
步驟三:上傳學生證內頁(需包含注冊章)
特別提示:3月31日前務必完成2023年度匯算
三、三大常見誤區
1. "學費可以全額抵扣"——錯!只有每月400元定額扣除
2. "勤工儉學不用申報"——錯!單筆收入超800元必須申報
3. "境外交流收入不用管"——錯!需提供出入境記錄折算匯率
舉個真實案例:去年有位讀MEM的同學,把單位發的年終獎和研究生津貼合并申報,結果多退了3800元稅款。關鍵是要把"工資薪金"和"勞務報酬"分項填報,千萬別嫌麻煩直接選"合并計稅"!
學姐提醒大家,4月15日前記得下載"個人所得稅"APP,現在新增了"學生綠色通道",審核速度比普通通道快3個工作日。如果遇到系統提示"信息不符",建議攜帶學生證直接去稅務局大廳辦理。
研究生獎學金需要申報個稅嗎?這些情況可以全額退稅
一、獎學金到底要不要交稅?
話不多說:大部分研究生獎學金不用交稅!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》第四條,省級以上單位頒發的教育類獎學金(比如國家獎學金、學業獎學金)屬于免稅范疇。簡單說就是,學校直接打到卡里的錢,一般不用自己操心繳稅問題。
不過注意這幾種特殊情況:
1. 企業或社會機構贊助的獎學金:比如某公司設立的專項獎學金,金額超過800元的部分需要按“偶然所得”繳納20%的稅。
2. 超出標準的補貼:如果獎學金里包含生活費、科研補助等非教育用途款項,超出當地規定標準的部分可能要繳稅。
3. 與勞務掛鉤的獎金:比如助研津貼、助教工資這類實質上屬于勞務報酬的收入,需要按規定繳稅。
二、這些情況能全額退稅
1. 誤繳稅的情況
有些學校財務“寧可多扣不錯過”,會先代扣個稅。比如某同學拿了1.8萬元企業獎學金,學校直接按20%扣了3600元。其實按稅法規定,800元以內免稅,實際應繳稅=(18000-800)×20%=3440元,多扣的160元可以申請退回。
2. 符合免稅條件卻被扣稅
比如某高校發放的學業獎學金,本身屬于免稅范疇,但財務誤按勞務報酬扣稅。這種情況帶上獎學金發放證明,直接在個稅APP申訴,通常3個工作日內就能退回。
3. 年度綜合收入不足6萬元
如果你全年總收入(含獎學金)沒超過6萬元,哪怕之前被預扣過稅款,次年3-6月在個稅APP做匯算清繳時,系統會自動退回全部已繳稅款。
三、退稅操作秘訣
1. 準備材料:身份證、銀行卡、獎學金發放證明(找學校財務處開)、納稅記錄(個稅APP可查)。
2. 線上操作:登錄個人所得稅APP→綜合所得年度匯算→選擇對應年度→點擊“更正”→刪除誤申報的獎學金收入→提交申報。
3. 線下辦理:帶上材料去稅務局大廳,工作人員手把手幫你處理,適合不擅長手機操作的老年人或特殊情況。
四、別忘了
1. 保存好發放憑證:獎學金到賬后,建議立即截圖銀行流水或找學校開具證明,避免后續扯皮。
2. 關注扣款明細:如果發現獎學金到賬金額不對,比如莫名少了20%,第一時間聯系學校財務核實。
3. 別錯過時間:退稅申請一般在次年3月1日-6月30日開放,早申請早到賬,拖到7月就自動關閉通道了。
說一千,道一萬說句大實話,很多同學壓根不知道自己被多扣了稅。趕緊打開個稅APP查查記錄,說不定能撿回一頓火鍋錢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