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日制會計研究生值不值?這四類人讀研能省20萬學費
全日制會計專碩讀研攻略:應屆生必看的3個真相
收到很多會計專業同學的私信:"老師,全日制MPAcc到底值不值得讀?學費會不會打水漂?"作為帶過5屆會計研究生的“老江湖”,今天說點大實話。
先看組硬核數據:2023年會計專碩國家A線197分,但985院校實際錄取線普遍在235+。更扎心的是,央財全日制MPAcc學費兩年10.8萬,對外經貿兩年8萬,這還不算住宿生活費。但別急著打退堂鼓,有四類人讀研真的能"賺回本":
第一類:應屆生中的考證達人。特別是已經過了CPA兩科以上的,讀研期間拿下全科,畢業直接進四大年薪20萬起步,比本科入職薪資翻倍。
第二類:數學薄板的文科生。MPAcc初試不考高數,管理類聯考數學相當于高中數學水平,這對害怕微積分的同學簡直是福音。
第三類:想拿北上廣戶口的。像復旦大學全日制研究生可直接落戶,比積分落戶快5年不止。
第四類:家庭條件尚可的。對比中外合辦項目動輒30萬+的學費,國內頂尖院校的性價比反而更高。
選校有門道,記住"三看原則":
一看復試比例: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復試占比40%,初試高分更穩妥
二看專業課方向:上財側重公司財務,廈門大學偏重審計
三看隱性福利:西南財經大學給全日制提供兩人間宿舍,中央財經提供四大實習內推
備考建議就三點:邏輯題每天刷30道保持手感,英語二作文要準備10個萬能模板,管綜寫作每周至少練2篇批改。特別注意:985院校現在都愛考熱點案例分析,比如瑞幸咖啡的財務造假事件就是高頻考點。
對了說個扎心現實:去年有考生242分調劑到非全,就是吃了信息滯后的虧。所以9月份預報名前,一定要打研招辦電話確認招生計劃。
會計專碩非全日制研究生,哪些單位不認可?
不少朋友問起會計專碩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的事,尤其是哪些單位不太認可這個學歷。今天咱們就掰開了揉碎了聊聊實際情況,說說你可能遇到的真實處境。
一、部分事業單位招聘設門檻
公務員考試倒是白紙黑字寫著"全日制/非全日制同等對待",但事業單位實際操作花樣就多了。比如某省財政廳下屬事業單位去年招聘明確要求"全日制碩士",直接把非全擋在門外。建議盯準目標單位近3年的招聘簡章,特別注意備注欄里的小字說明。
二、傳統國企的隱性規則
像老牌央企、地方城投公司這類單位,招聘時雖然不明說,但人事部門篩簡歷時可能優先選全日制。某能源國企HR私下透露,他們內部有個不成文的"學歷純度"排序:全日制雙一流>普通全日制>非全日制。不過也有例外,比如電網系統近兩年開始接收非全碩士。
三、中小型私企的認知偏差
20人以下的代賬公司、財稅代理機構往往覺得"非全=在職混文憑"。有個在鄭州開代賬公司的老板直言:"我們小廟要的是能立刻上手干活的,擔心非全學生理論強實操弱。"不過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反倒更開明,四大中的安永、畢馬威都有錄用非全碩士的案例。
四、特殊行業的外企差異
歐美外企普遍認可非全學歷,但日韓企業比較較真。某日資汽車零部件企業的財務部長明確表示,他們只認全日制學歷證書。不過像雀巢、寶潔這類快消巨頭,更看重CPA證書和工作經驗,學歷類型反而不是硬指標。
給報考同學的實用建議
提前打聽目標單位的人力資源政策,直接打招聘電話問最靠譜
在讀期間多考初級/中級會計證,用證書彌補學歷偏見
寒暑假盡量找對口實習,企業看到實際工作能力會降低學歷要求
遇到質疑時主動說明非全的授課標準和畢業要求與全日制一致
親情提示研友們兒,現在越來越多的省市出臺了人才平等政策。比如深圳市2022年專門發文件強調不得設置全日制學歷限制,杭州某國企還因歧視非全學歷被應聘者投訴罰款。選對城市和行業,非全碩士照樣能闖出天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