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職讀研“躲坑”訣竅:這五類人千萬別選非全、MBA、EMBA
有學員私信我:"王哥,工作三年想提升學歷,看中了非全研究生和MBA,但網上信息太亂了,能不能給點實在建議?"今天咱們就掰開了揉碎了說說在職讀研那些事兒。
先說個扎心現實:去年某機構統計,30%的在職考生選錯項目白花錢!我認識個做銷售的兄弟,花了12萬讀了個不知名院校的MEM,結果單位根本不認。所以選項目前先看這三步:
1. 看清證書性質
非全雙證>同等學力申碩>免聯考項目
重點看畢業證+學位證是否齊全。像某些免聯考MBA雖然入學簡單,但只有單證,考公考編可能不認
2. 錢包要準備好
給大家報個價(2024最新):
985院校MBA:25-45萬
普通院校MPA:8-15萬
重點大學MEM:12-20萬
特別注意:很多院校學費分3年交,但住宿費、教材費另算。去年某TOP5高校EMBA突然漲了6萬學費,在讀學員都懵了
3. 這五類人建議謹慎:
① 月薪低于1萬的職場新人(回報周期太長)
② 想靠學歷直接轉行的(企業更看重經驗)
③ 工作經常加班的(根本擠不出時間上課)
④ 指望學校解決住宿的(90%非全不提供)
⑤ 公務員想晉升的(先查單位是否認可非全學歷)
重點說說熱門專業區別:
MBA:適合管理層,案例教學多,同學資源好
MPA:公務員首選,課程偏公共管理
MEM:工科背景福音,性價比高
MPAcc:會計從業者剛需,但競爭激烈
避坑提醒:遇到這些情況趕緊跑!
"“抱過”""不用上課"的機構
學費明顯低于市場價的項目
承諾"保錄985"的中介
說不用參加統考的海外項目(留服認證可能有問題)
對了給大家個省錢妙招:關注目標院校的提前批面試。像清華MEM提前批通過的話,聯考只要過國家線就行,比正常錄取線低30分左右。
工作五年想讀非全研究生?先看這3所985院校學費表
一、北京大學:靈活學制,學費跨度大
北大非全的學費差異挺明顯,主要看專業。比如:
光華管理學院的MBA:兩年下來接近40萬,屬于“高端局”,適合有管理經驗且預算充足的人。
軟件與微電子學院的工程碩士:3年總費用約10萬,工科人想轉技術管理崗的話,性價比不錯。
教育學院的教育碩士:3年學費8萬左右,周末上課,適合教師或教育行業從業者。
劃重點:北大不少專業支持分期付款,壓力能小點。但熱門專業競爭激烈,提前聯系導師了解招生傾向很重要。
二、清華大學:理工科親民,經管類“燒錢”
清華的非全項目以理工科見長,學費相對友好:
工程管理碩士(MEM):2.5年學費16.8萬,工科背景想轉項目管理的優選。
公共管理碩士(MPA):3年學費約9.9萬,體制內或公益行業可以考慮。
經管學院的MBA:學費36.8萬,和北大類似,適合企業中高層鍍金。
劃重點:清華部分專業提供企業合作名額,學費可能由單位分擔。如果你在國企或大廠,不妨和HR打聽內部政策。
三、復旦大學:地域優勢明顯,文科性價比高
復旦的非全學費在江浙滬地區算中等偏上,但文科專業挺實在:
新聞學院傳播學碩士:3年學費12萬,適合媒體、廣告行業從業者。
計算機學院工程碩士:3年學費15萬,比清華略貴,但上海IT資源多,實習機會多。
管理學院金融MBA:學費49.8萬,主打金融圈人脈,沒行業經驗的慎選。
注意點:復旦部分專業要求每月集中授課4天,異地工作的得協調好時間。另外,學校宿舍不對非全開放,租房成本得算進總預算里。
到底怎么選?記住這3條
1. 別光看學費總數:算上交通、住宿、資料費,實際開銷可能多出30%。
2. 優先選職業關聯度高的專業:比如做教育的讀教育碩士,比跨考金融更實用。
3. 打聽隱性福利:有些學校和企業有合作,讀完研能調崗加薪,相當于“報銷”學費。
親情提示一句:非全研究生要兼顧工作和學習,做好每周“996+上課”的準備。如果純粹為拿證,不如選學費更低的院校;真想學東西,咬牙上985不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