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全日制研究生“躲坑”門道:這5類在職碩士最值錢(附MBA/MPA學費表)
收到不少在職朋友的私信:"現在考非全研究生還值不值?哪些專業對升職加薪幫助最大?"作為帶過200+在職考生的咨詢老師,今天給大家說點大實話?,F在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,關鍵要選對專業和院校,下面這份最新別上當門道請收好。
先看這5類最吃香的在職碩士:
1. MBA(工商管理碩士):適合管理層晉升,北大清華學費40萬+,但地方院校5-8萬也能讀
2. MPA(公共管理碩士):公務員首選,985院校普遍8-15萬
3. MEM(工程管理碩士):技術轉管理必備,注意要選有提前批面試的學校
4. MPAcc(會計專碩):財務崗升職利器,雙證含金量最高
5. 教育碩士:教師評職稱專用,注意要選寒暑假授課的師范院校
我強調一點3個重點:
1. 今年新增23所招生院校,但西部某211高校的MBA突然停招,報名前務必確認
2. 部分院校開始要求社保記錄,像北京某985要求連續6個月本地社保
3. 免聯考碩士“絆子”多,一定要查教育部涉外監管網是否認證
學費方面給大家個參考:
985院校MBA:15-45萬/2.5年
普通院校MPA:4-8萬/3年
熱門城市MEM普遍比去年漲20%
建議優先選有提前批錄取的學校,比如華中科技大學MEM提前批過線即錄取,比正常批容易30%。
對了說句掏心窩的話:35歲前建議沖名校,35歲后選離家近的。千萬別信"“抱過”班",去年有個學員花8萬報“抱過”班,結果連考場都沒進去。記住,非全研究生最重要的是學位證+學歷證雙證齊全,學信網可查才是硬道理。
非全日制研究生讀幾年?學費貴嗎?這3類專業性價比最高
一、學制長短看專業,彈性時間最實在
非全研究生不像全日制那么"死板",大部分專業讀2-3年就能畢業。比如管理類的MBA、MPA,基本上兩年就能拿證;而像法律碩士、教育碩士這些,通常要兩年半到三年。不過現在很多學校搞彈性學制,只要不超過5年,你跟著自己節奏來都行。
舉個真實例子:我表弟在銀行上班,報的某211高校金融專碩,每周六上課+寒暑假集中授課,兩年半順利畢業。他說關鍵是把周末時間規劃好,平時上班也沒耽誤。
二、學費貴不貴得分情況說
實話實說,非全學費確實比全日制高,但不同專業差價能差出好幾倍。給大家報個價就明白了:
管理類頂流:MBA學費最夸張,985院校普遍15萬起,像清北復交這些能沖到40萬+
教育類親民:學科教學、小學教育這些,每年1-2萬是常態
工科類適中:計算機、電子信息的非全碩士,多數學校每年2-3萬
不過別光看數字,很多單位有學費補貼政策。我鄰居當老師的,去年讀完教育碩士,學校給報了70%學費,自己實際就花了兩萬多。
三、這三類專業閉眼選都不虧
1. 管理類(MBA/MPA/MEM)
雖然學費看著肉疼,但確實是升職加薪的硬通貨。特別是30歲左右的職場中層,讀個非全MBA既能擴大朋友圈子又能學管理套路。有個做項目經理的朋友,讀完本地雙非院校的MBA后,直接從技術崗跳到管理層,年薪翻了近一倍。
2. 教育類
教師資格證在手的同學重點看這里!學科教學、學前教育這些專業,學費普遍在3-6萬之間,很多師范院校還提供寒暑假集中授課。最關鍵的是所學內容第二天上班就能用上,評職稱時優勢明顯。
3. 工科技術類
計算機、電子信息、機械工程這些專業,別看學費每年兩三萬,但市場需求大哈。去年某理工大學的非全計算機碩士,畢業生平均月薪直接沖到1.8萬。特別適合在技術崗位想往研發方向轉的朋友,很多導師還會帶著做企業真實項目。
親情提示研友們兒,選專業別光看學費便宜,關鍵得和工作需求掛鉤。比如在體制內工作的,教育碩士或公共管理可能更實用;私企技術崗的,工科碩士才是硬道理。建議直接去目標院校官網查最新招生簡章,或者找在讀學長學姐打聽真實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