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雪峰手把手教調劑:全日制/非全/在職考研必看避坑攻略(附MBA/EMBA撿漏技巧)
收到太多私信問"全日制調劑失敗能不能轉非全""在職考研有沒有撿漏機會",我特意翻看了張雪峰近3個月20場直播,結合去年幫表弟調劑上岸的經歷,給童鞋們兒說點實在話。
先說3個血淚教訓:
1. 去年我表弟考某211全日制MPAcc,差2分過線,愣是盯著全日制調劑群,結果錯過隔壁雙非院校非全的補錄通知。
2. 認識個姐姐在銀行工作,非盯著985MBA調劑,其實她條件完全夠得上某財經院校的EMBA提前批。
3. 最坑的是有人聽說"免聯考"就交錢,結果讀出來才發現是單證,考公考編根本不認。
現在說重點:調劑要分三步走
第一步:摸清家底
考管理類聯考的(MBA/MPA/MEM等)特別注意:34所自劃線院校常有調劑名額,像去年武漢大學EMBA對了補錄了8個
應屆生想轉非全的:注意!現在很多學校要求提供在職證明,但像華東師范的MLIS接受應屆生讀非全
分數擦線的:重點關注B區院校和新增碩士點,比如去年新批的應急管理大學MPA專業
第二步:備齊材料
除了常規材料,重點準備:
1. 工作證明(哪怕是兼職):某些院校MEM調劑會優先考慮有工程經驗的
2. 英語證明:四六級過了的趕緊找證書,申請國際MBA項目能用上
3. 推薦信:找單位領導寫比找教授更管用,特別是報EMBA的
第三步:撿漏時機
記住3個關鍵時間點:
調劑系統開通第3天下午(常有學校臨時放名額)
復試結束后24小時內(被刷下來的抓緊)
五一假期前后(很多在職考生會放棄非全名額)
對了說個大實話:別瞧不起非全,我同事去年調劑到某985的MPA非全,現在單位競聘照樣加分。但如果是為考編,建議優先選雙證項目,單證的同等學力申碩慎選。
張雪峰:這些院校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今年最容易調劑
一、為啥今年非全調劑更容易?
先說大環境。這兩年不少高校的非全日制專業擴招趨勢明顯,尤其是一些應用型學科。但部分考生對非全的認知還停留在“含金量低”“上課麻煩”的舊觀念里,導致一些院校的實際報到人數低于招生計劃。再加上今年考研人數增速放緩,學校為了保證生源質量,反而會在調劑環節給出更寬松的政策——比如降低復試分數線、簡化材料審核流程。
二、重點關注的5類院校
根據張雪峰的提示和往年調劑數據,下面這幾類院校的非全專業最容易“撿漏”:
1. 地方性重點大學
比如河南大學、云南大學、廣西大學的MBA、教育管理、公共管理專業。這類學校在本省認可度高,但外地考生關注少,經常需要二次調劑。有個去年上岸的學員透露,廣西大學非全法律碩士去年調劑復試比只有1:1.2,過國家線的基本都收了。
2. 行業特色高校
像華北電力大學(保定校區)的電氣工程、中國民航大學的交通運輸工程,這類專業非全主要面向在職人員定向培養,全日制考生調劑時反而容易因為“有專業基礎”被優先考慮。尤其推薦考工學290分左右的考生試試。
3. 新開設非全專業的院校
今年天津工業大學新增了人工智能非全專碩,南京郵電大學開了大數據技術與工程方向。新專業頭兩年普遍存在“信息差”,很多考生不知道這些選項,競爭壓力小。建議多翻翻學校官網的“招生動態”欄目。
4. 異地辦學點的院校
注意那些在二三線城市設分校區的高校。比如哈爾濱工業大學(深圳)的非全計算機技術,去年調劑錄取最低分比本部低了15分;西安電子科技大學(杭州研究院)的電子信息和軟件工程專業,今年調劑名額預計超過30人。
5. 往年有大量調劑記錄的院校
直接參考歷史數據更靠譜:
上海理工大學(出版、機械工程)
浙江工業大學(工商管理、藥學)
江蘇大學(臨床醫學、材料工程)
這些學校幾乎每年非全都招不滿,復試更看重工作經歷而非筆試分數。
三、調劑實操建議
1. 別光盯著名校
很多雙非院校的非全教學質量并不差,比如廣東工業大學的機械工程、成都理工的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,導師團隊和當地企業合作緊密,反而能提供實踐資源。
2. 主動聯系研招辦
打電話時別問“有調劑名額嗎”,我就直接說:“老師您好,我一志愿XX大學XX專業,總分XX,有X年XX行業工作經驗,是否符合貴校XX非全專業的調劑要求?”報關鍵信息讓老師快速判斷。
3. 準備材料突出職業背景
非全導師最看重學生的實踐能力。附上工作成果證明(項目報告、獲獎證書)、單位推薦信,甚至直接帶著簡歷去復試現場,比空談“科研興趣”管用得多。
4. 把握時間節點
重點關注4月10日-25日這個階段,很多院校會在這個時間段開放二次調劑。有個小技巧:每天上午10點和下午4點刷新研招網,這兩個時間點學校更新信息最頻繁。
親情提示大家,非全調劑同樣看重“速度戰”,看到符合條件的院校立刻提交申請,別等所有備選都看完再決定。今年調劑系統允許同時填報3個平行志愿,建議采取“1沖+1穩+1保底”的策略,最大程度抓住上岸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