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全考研必看:在職MBA/EMBA/MEM怎么選?“躲坑”攻略+費用清單
兩年身邊同事悄悄讀研的越來越多,但很多人分不清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是怎么回事。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講講,尤其針對在職人員關心的MBA、EMBA這些熱門專業,把報考門道和注意事項一次性說清楚。
一、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三大真相
1. 上課時間靈活≠不用考試
非全和全日制同樣要參加12月統考,國家線一視同仁。不過像EMBA這類專業會適當降低筆試要求,更看重工作經歷。
2. 證書含金量要看三點
畢業證會標注"非全日制",但學位證與全日制完全一致。重點看三點:院校是否985/211、專業是否通過教育部認證、項目是否有5年以上辦學歷史。
3. 費用差距特別大
普通院校3萬就能讀下來,但北大光華MBA要32.8萬,清華EMBA甚至要68萬。建議優先考慮本地有教學點的院校,能省下住宿交通費。
二、五大熱門專業選擇攻略
MBA:適合30歲以下基層管理者,平均學費8-15萬
EMBA:建議38歲以上高管報考,同學圈價值>課程
MEM:工科背景首選,華為、中建系統特別認這個
MPA:公務員晉升利器,注意選有MPA招生資格的院校
同等學力申碩:先上課后考試,適合單純想提升學歷的
三、“懂行的人”的血淚教訓
1. 警惕"免聯考"大坑:正規碩士都要學信網可查
2. 注意招生簡章小字:部分院校要求定向就業
3. 關注上課頻次:某985院校突然改成每周六日上課
4. 留意提前面試:復旦MBA有5個批次的預審機會
四、2024年最新報考建議
1. 專科畢業滿5年的,建議報中國政法大學MBA
2. 預算10萬以內看省內重點大學
3. 金融行業首選上海高校,制造業關注華中地區
4. 今年新增人工智能方向MEM,技術崗可以重點關注
有學員問我:"老師,非全研究生到底值不值得讀?"我的建議是:如果所在單位有明確的晉升學歷要求,或者你想系統學習管理知識,這錢花得值。但要是單純為了面子,真沒必要跟風報考。
非全日制研究生報考必須了解的六個關鍵時間節點
一、招生簡章發布(8-9月)
每年8月底到9月初,各大高校會陸續公布新一年的招生簡章。這個文件相當于報考的“說明書”,一定要仔細看!重點關注:專業目錄、招生人數、考試科目、學費標準這些信息。
我強調一點:有些專業可能會突然停招或調整考試內容,別等到報名了才發現白準備!建議提前收藏目標院校的研究生院官網,每天刷一刷更新。
二、網上報名(10月)
正式報名一般在10月5日-25日(以當年通知為準),每天9:00-22:00開放系統。
必須親自操作:登錄“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”(簡稱研招網),按步驟填寫個人信息、選報學校和專業。
重點注意:
1. 非全日制一定選“定向就業”,要和單位提前溝通;
2. 報名信息一旦提交,大部分內容不能修改,填完反復檢查三遍!
3. 生成報名號才算成功,別忘了繳費!
三、現場確認(11月上旬)
網上報名結束后,各地會安排現場或線上確認(具體看省份通知)。這個環節主要是核對身份、采集照片、確認報考信息。
必帶材料:身份證、學歷證書、報名號、工作證明(部分單位要求)。
血淚教訓:有人因為證件照不合格(比如戴了美瞳)被退回,建議提前按標準拍好證件照!
四、打印準考證(考前10天)
初試前10天左右,研招網會開放準考證下載通道。
千萬要做:
1. 多打印幾份,書包、家里、辦公室各放一份;
2. 核對準考證上的考試地點,外地考生盡早訂酒店;
3. 考試后別扔!復試還要用同一張準考證。
五、初試時間(12月第三個周末)
非全日制和全日制考同一套卷子!每年固定在12月第三個周末,兩天考四門:政治、英語、數學/專業課一、專業課二。
考場細節:
上午8:30開考,下午2:00開考,提前半小時到場;
自命題科目要帶小刀拆試卷袋(監考老師會教);
考完別對答案,抓緊復習下一門!
六、復試調劑(次年3-4月)
初試成績一般在2月中旬公布,國家線3月中旬出。過線的同學準備復試,沒過的趕緊看調劑。
非全日制的特殊點:
1. 很多院校復試會問“如何平衡工作和學習”,提前準備好回答;
2. 調劑時優先選同校其他專業,或者同專業的其他院校;
3. 調劑系統開放時間短,每天至少刷三次研招網。
把這六個時間節點存手機備忘錄里,再設置個提醒,保準你報考不迷路!對了說句大實話:非全考試和全日制一樣卷,早規劃早復習才是硬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