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等學力申碩就業真相:MBA和MPAcc哪個漲薪快?在職讀研必看
很多在職朋友問我:"花3年時間讀個同等學力申碩,到底能不能漲工資?"特別是MBA、MPAcc這些熱門專業,大家最關心的就是就業前景。今天我就用身邊真實案例和行業數據,給大家說點實在話。
先看MBA方向。去年我們培訓班的張姐,在國企干了8年行政,讀完社科院MBA后跳槽到醫藥公司當運營總監,月薪從1.2萬漲到2.8萬。但要注意,MBA的就業兩極分化嚴重,金融和互聯網行業的薪資普遍比傳統行業高30%左右。像騰訊、招商銀行這些單位,對有工作經驗的MBA畢業生特別青睞。
再說說MPAcc會計專碩。我表弟在縣城稅務局工作,去年拿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碩士學位后,馬上被調到市局稽查科,每月多了1500元崗位津貼。這個專業在體制內特別吃香,很多事業單位的財務主管崗位明確要求"碩士學歷優先"。
現在很多工程行業的兄弟都在考MEM。我認識的中建三局項目經理老李,去年評高級職稱時,武漢大學的MEM證書給他加了關鍵分,今年成功晉升分公司副總,年薪直接突破40萬。這個專業在建筑、制造業特別實用,很多企業還有學費報銷政策。
要說最穩的還是MPA公共管理碩士。我們街道辦的陳科長,讀完北師大MPA后,去年被借調到區委辦公室,現在已經是重點培養對象。這個專業在政府機關、事業單位的認可度超高,很多單位把碩士學位和職務晉升直接掛鉤。
這里要提醒大家三點:
1. 教育行業現在招聘老師,同等學力碩士和全日制待遇完全一樣
2. 銀行系統的晉升考試中,碩士學位能加2-3分
3. 國企的年終考核,有碩士學歷的績效系數會高0.1-0.3
兩年有個新趨勢:很多中小企業主都在讀EMBA。開餐飲連鎖店的王總跟我說,他讀長江商學院EMBA根本不是為學歷,光是同學介紹的供應鏈資源,就讓他新開的3家店成本降低了18%。
當然,同等學力申碩也不是萬能鑰匙。做程序員的阿強去年讀完計算機碩士,發現私企更看重項目經驗。但他用這個學歷成功落戶上海,現在正準備考公務員。所以關鍵要看你想走技術路線還是管理路線。
說一千,道一萬給個實在建議:
35歲以上重點考慮MBA/EMBA
在體制內的優先選MPA/MPAcc
做工程的認準MEM
想轉行的可以試試MAud審計碩士
同等學力申碩畢業生都去了哪些單位?
一、學校和科研單位是“大戶”
不少同學本身就在教育行業工作,讀研后更吃香了。比如某師范類高校的老師,通過申碩拿到碩士學位后,順利評上了副高職稱;還有在民辦院校當輔導員的小李,讀完碩士跳槽到公辦大專成了專職教師。科研院所里也常見這類畢業生,特別是農業、工程類單位,很多技術崗更看重實際經驗,學歷達標后晉升空間直接打開。
二、企事業單位的“隱形主力”
企業里其實藏著不少同等學力申碩的畢業生。某二線城市國企的人力資源主管王姐就是典型——她原本是本科畢業的HR專員,讀了個企業管理碩士后,三年內連升兩級。私企方面,像建筑設計院、會計師事務所這類專業性強的單位,很多從業者邊工作邊讀研,既保住了現有職位,又為競聘管理崗加了砝碼。
三、醫療系統里的特殊存在
三甲醫院里,護士長讀護理碩士、檢驗科醫生深造醫學技術的例子特別多。去年某醫科大學的申碩班,35個畢業生里有28個留在原單位,有的從普通醫師調到了科室管理崗。這類單位往往更看重職稱和學歷,只要國家認可的碩士學位,對晉升一樣管用。
四、考公考編的新選擇
越來越多申碩畢業生加入“考公大軍”。山東某地級市2022年公務員錄用名單里,有13個崗位的碩士學歷獲得者是通過同等學力申碩的。事業單位更是常見,像圖書館、博物館這類文化單位,很多在職員工選擇讀歷史、檔案學碩士,既滿足招聘門檻,又不耽誤工作。
五、自主創業的“潛力股”
讀研期間積累的人脈和知識,讓部分人走上了創業路。比如在廣州做跨境電商的老陳,原本是英語本科,讀了國際貿易碩士后,把生意從代購轉型成品牌代理;還有成都的餐飲老板張姐,讀了食品工程碩士后,自家火鍋店搞起了標準化底料生產,現在給20多家連鎖店供貨。
要說和全日制畢業生的區別,主要還是就業方向更聚焦實際需求。很多單位招聘時雖然寫著“全日制碩士優先”,但實際到崗后,同等學力申碩畢業生的職場經驗反而成了優勢。比如某銀行分行今年招的10個管理培訓生里,有3個就是工作五年后讀的申碩。
當然,選擇單位時也要注意兩點:一是提前了解目標單位的具體政策,有些科研機構的確要求全日制學歷;二是盡量選擇與本職工作相關的專業,這樣既能快速上手,也更容易獲得單位支持。身邊有個朋友在電力公司上班,讀了電氣工程碩士后,去年剛被調到新成立的智能電網項目部當負責人。
從高校到企業,從醫院到機關,同等學力申碩畢業生早就滲透到各行各業。學歷是塊敲門磚,關鍵還得看怎么把學習和工作擰成一股繩。畢竟在職場混久了的人都懂,能兼顧工作和讀書的人,執行力都不會太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