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MBA擇校秘訣:在職免聯考班“防坑”,這5所天價班慎選
收到很多私信問"讀EMBA到底該選哪家機構",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說。先說句大實話:選EMBA就跟找對象似的,沒有最好的,只有最合適的。
先看學費這個硬指標。現在市面上EMBA價格跨度大得嚇人,從20萬到120萬都有。某長江商學院的旗艦班去年漲到98萬,但人家課程里包含四次海外游學;某985高校的在職班38萬,但周末上課要自己解決食宿。建議普通上班族重點看50萬以下的非全項目,高管層可以考慮70萬+的免聯考國際班。
再說學制安排。目前主流的三種模式:①每月集中4天上課(適合頻繁出差的)②隔周周末上課(適合本地工作的)③線上+線下混合制(最新趨勢)。特別注意有些機構宣傳的"1年速成班",教育部規定EMBA最短學制是2年,遇到這種直接拉黑。
重點說說師資配置。別光看教授頭銜,要查實際授課比例。有的機構官網掛著諾獎得主,結果人家一年就來開次講座。建議直接問在讀學員:核心課程有多少是本校教授主講?企業導師是否來自頭部公司?這點北大光華和上海交大安泰做得比較實在。
校友資源這塊更要擦亮眼。某知名商學院EMBA班去年爆出學歷造假丑聞,就是招生時承諾的"校友互助計劃"根本沒落實。靠譜的機構會提供校友企業名錄,定期組織行業交流會,像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校友會還能對接海外資源。
親情提示5個慎選機構:①學費明顯低于市場價的(可能砍掉了 實操部分)②承諾“抱過”論文的(學術造假風險)③招生老師頻繁更換的(管理混亂)④沒有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資質的(學歷可能不受認可)⑤強制要求預繳全款的(正規機構都支持分期)。
EMBA和MBA的區別是什么?在職人士怎么選?
MBA(工商管理碩士)和EMBA(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)聽起來像親兄弟,實際上差別大了。簡單來說,MBA像是給職場“中生代”準備的升級包,而EMBA更像是給已經帶團隊、管業務的人開的“高管特訓班”。
舉個例子:
小王工作5年,想從技術崗轉管理崗,讀個MBA正合適
一同事工作15年,手下管著百來號人,公司要培養他當副總,這時候EMBA更對癥
二、六大核心區別拆開看
1. 招的人不一樣
MBA:喜歡30歲上下,工作3-5年的潛力股。有些特別好的項目會卡工作年限,但多數對管理經驗沒硬性要求
EMBA:明擺著要“老江湖”。大多數學校要求8年以上工作經驗,其中還得有4-5年管理經驗。課堂上坐的都是總監起步,副總、CEO也不少
2. 教的東西不同路數
MBA:從財務分析到市場營銷,從人力資源管理到戰略規劃,全套管理基本功都得練。適合需要系統補管理知識的人
EMBA:直接上高階局。重點教怎么制定企業戰略、處理復雜決策、玩轉資本運作。某名校的EMBA課堂上,學員直接拿自己公司的真實案例當課題
3. 時間安排見真章
MBA:
全日制:周一到周五住校上課
非全日制:周末或每月集中幾天
EMBA:
基本都是每月集中4天(比如周四到周日),有些項目還會搞海外模塊,更適合大忙人
4. 學費差著量級
普通MBA:10-30萬比較常見
頂級MBA:清北復交的能到40萬+
EMBA:普遍40萬起步,長江、中歐這類頂尖項目的學費能突破80萬
5. 同學圈子兩個世界
MBA班里可能有創業新人、外企白領、國企新銳
EMBA教室坐著房地產老板、上市公司高管、家族企業接班人。有個段子說,某EMBA班上課時,兩個學員突然出去簽了個百萬合同
6. 入學門檻有“學問”
MBA必須參加全國統考,筆試過線再面試
EMBA現在也要統考,但很多學校筆試分數要求比MBA低,更看重工作背景和管理成就
三、打工人怎么選不踩坑?
先摸清自己底牌
算工齡:工作沒滿8年,EMBA的大門基本敲不開
看職位:手下要是沒帶過團隊,EMBA課堂討論時可能插不上話
掂錢包:EMBA的學費夠買輛寶馬5系,得看投入產出比
想清楚要什么
如果缺系統管理知識,想轉行:選MBA
如果已經在高管位置,要突破瓶頸:EMBA的資源更直接
單純想刷學歷:看哪個好考選哪個
特殊人群對照表
技術轉管理:優先MBA,先把管理ABC學明白
家族企業接班人:EMBA的人脈資源能救命
外企中層:MBA的國際認證更有用
創業公司老板:EMBA的資本圈資源更實用
四、幾個常見誤區提醒
“貴的就是好的”:適合自己才重要,見過花70萬讀EMBA結果用不上的
“混圈子就行”:現在EMBA抓考勤越來越嚴,某高校去年勸退了3個缺課太多的老板
“讀了就能升職”:見過讀MBA后成功轉行的,也見過EMBA畢業還是管不好公司的
說一千,道一萬說句大實話:這倆都不是點石成金的神器。身邊有朋友讀了MBA跳槽漲薪50%,也有讀EMBA后整合同學資源把公司做上市的。選哪個,關鍵看你現在的位置和未來的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