終于有人說明白了!同等學力申碩到底有沒有畢業證?在職讀研必看
很多在職朋友問我:"老師,我工作7年了只有本科結業證,想報同等學力申碩,說一千,道一萬能拿到畢業證嗎?"今天我就用大白話給大家講清楚這個問題。
廢話不多說:同等學力申碩畢業后只有碩士學位證+結業證,沒有畢業證!這個結業證是學校發的課程證明,和統招的畢業證有本質區別。但別急著關頁面,聽我詳細解釋這三點:
1. 證書組合:完成課程拿結業證,通過5月統考和論文答辯拿學位證。比如社科院的企業管理專業,結業證寫的是"完成碩士研究生培養計劃",學位證和全日制的一模一樣。
2. 國家認可度:學位網可查的碩士學位,考公評職稱都承認。但有些單位要求雙證,這時候就不如非全研究生了。建議報考前先問清楚單位人事科。
3. 適合人群:最適合這三類人——需要快速拿碩士學位的管理層(比如EMBA學費太貴)、體制內要評職稱的公務員、企業有晉升學歷門檻的中層。像去年有個銀行支行行長,就是靠這個拿到了MAud審計碩士文憑,成功競聘分行副行長。
這里要特別注意:現在有些機構說能發畢業證,絕對是騙人的!教育部明文規定同等學力申碩屬于非學歷教育。不過武漢大學等個別院校會給海外留學生發留服認證,但那是特例,普通人走不通。
說一千,道一萬給個實用建議:如果你需要雙證,就去考12月統招的非全研究生,MEM/MPA這些專業相對好考;如果只要碩士學位,同等學力確實省錢省時間,一般2年花3萬左右就能搞定。
同等學力申碩是單證還是雙證?一篇文章講透證書區別
一、什么是同等學力申碩?
簡單說,就是不用參加全國統考讀研,只要滿足本科畢業滿3年且有學位證的條件,就能先到高校的研修班上課,修滿學分后通過5月份的全國統考(外語和學科綜合兩門),再完成論文答辯,對了拿到碩士學位證。注意,這里全程沒有“畢業證”,只有學位證。
舉個例子:張三本科畢業5年,現在想評職稱但學歷不夠,他選了某大學的計算機專業研修班,周末上課一年半,考過統考后順利拿證。這個證和全日制碩士的學位證長得一模一樣,學信網可查。
二、單證雙證到底差在哪?
1. 單證:只有碩士學位證
同等學力申碩畢業后,拿到的就是這張單證。它的特點是:
免試入學:先上課再考試,壓力小
門檻低:本科有學位就能申請
費用低:全程2-4萬居多
用途明確:考公、評職稱、讀博士都認可
但要注意,單證≠花錢買證!統考通過率常年只有30%左右,論文要求也和全日制一樣查重送審,混日子肯定拿不到證。
2. 雙證:畢業證+學位證
想要雙證只能走非全日制研究生這條路。需要參加12月全國統考(和應屆生同一張卷子),過線后復試,錄取后周末或集中上課,畢業時拿兩個證。代價是:
考試難度大:2023年考研報錄比4:1
時間成本高:3年起
學費貴:MBA這類專業動輒10萬+
三、兩類證書怎么選?
適合選單證的情況:
體制內需要漲工資/評職稱
企業認可學位證(比如外企、技術崗)
單純想學知識,不需要換學歷
預算有限且備考時間少
建議選雙證的情況:
需要研究生學歷考編、落戶
想轉行換專業(比如文科轉計算機)
單位明確要求雙證(部分國企、事業單位)
四、別上當訣竅
1. 警惕““抱過””“套兒”:所有正規院校都必須參加統考,聲稱直接發證的機構都是騙子
2. 看學校備案:上“全國同等學力人員申請碩士學位管理信息平臺”查學校是否在名單內
3. 問清費用明細:有些機構會額外收答辯費、輔導費
4. 論文早準備:很多同學卡在論文階段,建議入學就開始找研究方向
學姐提醒大家,單證和雙證沒有絕對好壞,關鍵看個人需求。如果是體制內晉升或者搞學術,單證完全夠用;如果要進民營企業或者轉行,建議咬牙考雙證。選對了路,比盲目追求證書數量更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