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職讀國外碩士也能落戶上海?這6種免聯考項目最省心
很多朋友都在問:"國外函授碩士到底能不能在上海落戶?"作為從業5年的在職教育規劃師,今天給大家說點實在的。
話不多說:只要滿足三個條件,國外在職碩士確實能申請上海戶口。第一要拿到留服認證,第二社保基數達到1.5倍,第三工作單位要有落戶資質。不過這里有個關鍵點容易被忽視——你選的碩士項目必須在中留服認證名單里。
現在市面上主流的在職碩士項目有6種特別適合上班族:
1. 國際MBA(1年制,周末網課)
2. EMBA高管班(寒暑假集中授課)
3. MEM工程管理碩士(適合技術崗)
4. MPA公共管理碩士(體制內晉升利器)
5. 同等學力申碩(先入學后考試)
6. 中外合辦碩士(不出國拿雙證)
以去年幫學員辦理的案例來說,王先生報讀的西班牙胡安卡洛斯大學MBA就很典型。每月兩個周末直播課,全程中文授課,18個月拿學位。最關鍵的是這個項目在中留服認證名單里,他今年3月剛通過初審,預計年底就能拿到上海戶口。
特別注意這些坑千萬別踩:
? 沒有出境記錄的項目要謹慎(建議保留30天以上出入境記錄)
? 學制低于1年的項目大概率過不了認證
? 承諾"“抱過”落戶"的機構都是騙子
? 社保基數現在要≥15507元/月
親情提示大家,現在辦理落戶周期大概需要8-12個月,建議提前規劃。如果社保基數不夠的,可以考慮先讀個在職碩士過渡,既能提升學歷又能攢社保時間。
非全日制碩士落戶上海最新政策捋清
一、非全日制碩士到底算不算“碩士學歷”?
以前很多人覺得“非全”不如全日制硬氣,但2020年教育部就明確過: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碩士學歷證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。也就是說,只要你的畢業證和學位證是正規院校發的,學信網可查,上海落戶政策里就認可!不過要注意,必須是“雙證碩士”(畢業證+學位證),單證或同等學力申碩的暫時不算。
二、最新落戶政策的關鍵點
1. 直接落戶機會
根據上海最新的人才引進政策,如果你是國內“雙一流”高校的非全日制碩士,且專業屬于上海緊缺急需目錄(比如集成電路、人工智能等),畢業兩年內來滬工作,可以直接走“人才引進”通道落戶,不用等社保年限。
2. 走常規居轉戶通道
如果不符合直接落戶條件,大部分非全碩士還是走“7年居轉戶”或者“5年社保+職稱”路線。但有個好消息:非全碩士學歷在積分落戶中可加15分,比本科學歷多5分,相當于提前攢了點優勢。
3. 重點單位優先
如果在上海的高新技術企業、重點金融機構或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工作,單位有落戶名額的,非全碩士也能優先申請。這時候學歷只是敲門磚,單位資質和社保基數更重要。
三、申請時最容易踩的坑
1. 社保別按最低交
很多非全碩士邊工作邊讀書,單位可能按最低基數交社保。但落戶審核時,社保基數至少要達到上海社平工資的1倍(2023年是11396元/月),重點單位可能需要1.5倍以上。
2. 勞動合同要對口
崗位必須和碩士專業相關。比如你讀的是計算機碩士,但實際做行政工作,大概率會被拒。建議提前和HR溝通崗位名稱和工作內容。
3. 檔案別出岔子
非全碩士的檔案可能放在戶籍地人才中心或工作單位,申請落戶前一定要確保檔案材料齊全(包括入學登記表、成績單、畢業登記表),缺材料趕緊回學校補。
四、具體操作步驟
1. 先查學歷認證
登錄學信網打印《教育部學歷證書電子注冊備案表》,確保信息無誤。
2. 確認單位資質
讓公司HR登錄“上海市人社自助經辦系統”,看單位有沒有落戶申報權限。
3. 準備核心材料
身份證、戶口本、學位證/畢業證、社保繳納記錄、勞動合同、個稅清單,缺一不可。
4. 線上提交+現場核驗
現在大部分流程都能在“一網通辦”搞定,但對了還是要到人才服務中心交紙質材料。
五、別忘了
1. 警惕“黑中介”
有些機構忽悠說“包落戶”,其實都是套路。上海落戶政策透明得很,自己按條件準備最靠譜,別白花冤枉錢。
2. 在讀期間別換工作
如果讀非全碩士期間跳槽,新單位的社保和個稅記錄可能影響落戶連續性,盡量等到畢業后再動。
3. 關注政策更新時間
上海落戶政策每年微調,比如社保基數、緊缺專業目錄等,建議每季度刷一次“上海人社”公眾號。
非全日制碩士落戶上海的大門已經敞開,但細節決定成敗。只要提前規劃好社保、崗位和材料,拿戶口的機會還是很大的。有疑問的朋友,可以直接撥打12333人社熱線咨詢,或者到各區人才服務中心現場問,比網上傳的“小道消息”靠譜多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