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在職讀研必看,非全管理聯考選MBA還是EMBA?學費差出10萬塊
"一同事,我工作五年想考非全研究生,管理聯考里的MBA和EMBA到底有啥區別?聽說學費能差出一輛車錢?"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聊聊這事兒。
廢話不多說,管理類聯考包含7大專業,MBA適合中層管理者,EMBA瞄準高管人群,學費差最高可達40萬。以上海交大2024年招生簡章為例,安泰MBA學費35.8萬,EMBA直接沖到79.8萬,這差價夠在二三線城市付個首付了。
三大核心區別要記牢,
1. 報考門檻,MBA本科畢業3年/專科5年即可,EMBA大多要求8年以上工作經歷+4年以上管理經驗
2. 課程設置,MBA周中晚上+周末上課,EMBA每月集中4天授課
3. 同學資源,某985高校2023級數據顯示,MBA學員平均年齡29歲,EMBA學員平均38歲,過半是企業副總級別
同等學力申碩的坑要注意!雖然免聯考,但只能拿單證(學位證),考公考編、積分落戶都不認。去年有學員花6萬報了個"免聯考MBA",結果發現學歷學信網查不到,虧大發了。
備考建議劃重點,
① 數學不好的重點抓邏輯寫作,管綜作文有固定套路
② 提前面試拿到"優秀"能降分錄取,復旦MBA去年提前批錄取率38%,正常批只有12%
③ 今年新增的MEM(工程管理碩士)競爭小,適合工科背景轉管理崗的同學
對了說個大實話,別光看學校排名,重點看往屆畢業生去向。某211院校的非全MPAcc,雖然排名不高,但和本地稅務局有定向培養協議,考公通過率高出普通院校3倍。
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聯考備考時間規劃表
對于邊工作邊備考的在職黨來說,管理類聯考最大的難題不是題目難度,而是如何用碎片時間實現高效復習。結合我身邊多位上岸朋友的經驗,整理出一份實操性強的時間規劃方案,照著做至少節省200小時無效學習。
=== 基礎夯實階段(7-8月) ===
每天擠出1.5小時,重點抓兩個核心,
① 數學公式別死記,把應用題公式分類整理(比如利潤問題、行程問題),用便利貼貼在工位電腦旁,每次接水時看1-2個,比集中背誦效率高3倍
② 英語單詞用場景法,下載近5年真題,把高頻詞按"會議場景""商務郵件"等分類,通勤路上用APP過特定場景詞匯,記得更牢
周末任務(單日3小時),
周五晚,限時做1套邏輯推理(30分鐘)
周六上午,分析錯題,個人覺得常見陷阱(比如偷換概念、以偏概全)
周日下午,英語大小作文各寫1篇,用Grammarly檢查語法錯誤
=== 強化突破階段(9-10月) ===
工作日加碼到2小時/天,
? 19:00-20:00 做數學25道題+邏輯20題
? 20:15-20:45 對照盤點用紅筆標出錯題根源
? 21:00-21:30 背寫作素材(名人案例/經濟數據)
周末重點突擊,
√ 周六上午模考,嚴格按考試時間做完整套卷
√ 周日下午復盤,把寫作模板升級成自己的話術,比如把"經濟發展"替換成本行業的實際案例
=== 沖刺搶分階段(11月) ===
每天3小時主攻弱點,
→ 數學薄弱者,每天專項訓練2類題型(比如排列組合+幾何)
→ 英語弱項補救,完型填空著重記固定搭配(比如account for占比)
→ 寫作突擊法,整理10個萬能開頭結尾模板,隨機套用不同主題
考前3周必做三件事,
1. 打印近3年真題答題卡,熟悉填涂規范
2. 準備考場文具套裝(2B鉛筆+備用筆芯+無聲電子表)
3. 調整生物鐘,每天上午做套題培養考試興奮度
=== 臨場調節技巧 ===
遇到難題立即跳過的"3分鐘原則",數學超過3分鐘解不出先標記,全部做完再回頭。去年考場上有人死磕1道題浪費15分鐘,說一千,道一萬10道題來不及看。
寫作卷面加分細節,
? 標點符號占格規范(破折號占兩格)
? 段首統一空兩字符
? 用"首先、其次、再者"代替"第一、第二"
英語閱讀理解偷分技巧,先看題干再瀏覽文章,特別關注轉折詞(but/however)后的內容,正確選項往往藏在段落結尾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