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天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_好吊的妞视频这里都有_九九视频免费观看视频精品_亚洲女人小视频在线观看

當前位置: 在職考研招生網 非全日制研究生

溫州在職教師必看:非全碩士報考攻略(附浙師大教育管理碩士詳細盤懂)

在職考研招生網

2025-05-18 13:06:55

在溫州當老師想讀研,到底選非全還是同等學力?這是收到最多的問題。作為從業8年的學歷規劃師,今天給大家說點實在的。話不多說:溫州教師提升學歷,首選浙江師范大學的非全日制教育碩士!為什么這么說?第一離家近,第二學費低,第三評職稱管用。浙師大在溫州有教學點,周末 ...

溫州在職教師必看:非全碩士報考攻略(附浙師大教育管理碩士詳細盤懂)

"在溫州當老師想讀研,到底選非全還是同等學力?"這是收到最多的問題。作為從業8年的學歷規劃師,今天給大家說點實在的。

話不多說:溫州教師提升學歷,首選浙江師范大學的非全日制教育碩士!為什么這么說?第一離家近,第二學費低,第三評職稱管用。浙師大在溫州有教學點,周末上課不耽誤工作,3年總費用4.8萬,比去外地省一半。

具體怎么報考?記住這4個關鍵點:

1. 報考條件:本科畢業滿2年,專科要滿5年(計算到入學當年9月)

2. 考試科目:政治、英語二、333教育綜合、專業課二

3. 上課安排:每月2個周末集中授課,暑假有實踐課

4. 畢業要求:修滿32學分+論文答辯,拿雙證(畢業證+學位證)

重點說說同等學力申碩這個坑。雖然免試入學,但說一千,道一萬只能拿單證(學位證無學歷證),溫州很多學校評職稱不認這個。去年有個甌海區的老師花了2.3萬報班,說一千,道一萬發現白忙活,這種教訓要吸取。

現在最推薦的是浙師大的教育管理專業碩士。去年溫州錄取了27人,最低筆試總分340分就能進復試。特別適合班主任和行政崗老師報考,課程內容直接對接日常管理工作。有個蒼南的初中班主任跟我說,學的教育政策分析課程,開學就能用在年級管理上。

學費分期攻略:

第一年交1.6萬

第二年1.6萬

第三年1.6萬(含論文指導費)

支持公積金支付,有些學校還能報銷部分學費。建議9月前準備好教師資格證、年度考核表這些材料,10月份研招網報名千萬別錯過。

親情提示:2025年起非全碩士的論文要求要提高,現在報讀還能趕上末班車。特別是85后教師,趁著年齡優勢早點拿證,評高級職稱至少能提前3年。

溫州在職教師必看:非全碩士報考指南(附浙師大教育管理碩士詳細解讀)

溫州教師讀研必知的5個雷區,千萬別踩第三個!

雷區一:盲目選專業,跟風“熱門”

不少老師一聽“教育學”“學科教學”是考研熱門,想都不想就扎堆報名。結果上課發現課程內容和實際工作關聯不大,寫論文更是頭禿。比如甌海區某小學李老師,跟風報了“教育管理”,結果每周熬夜寫案例分析,說一千,道一萬差點放棄。

建議:先想清楚讀研目的——評職稱?轉崗?還是單純興趣?結合職業規劃選專業。比如一線教師可以優先考慮“學科教學(數學/語文)”,針對性更強;想轉行政崗的,再考慮“教育管理”。

雷區二:低估時間成本,高估自己精力

“白天上課+晚上帶娃+周末寫論文”這種模式,聽起來勵志,實操起來能累到懷疑人生。龍灣區一位初中老師就吃過虧:第一學期同時帶畢業班和讀研,結果學生成績下滑,自己還進了醫院。

建議

1. 提前和學校溝通:爭取減少部分非教學任務,比如暫緩帶競賽班;

2. 合理規劃學習節點:避開期中期末的“教學高壓期”選課;

3. 利用寒暑假沖刺:集中時間做論文調研或修學分。

雷區三:不摸清政策,讀研白折騰!(重點別上當!)

這是最容易被忽視,但后果最嚴重的一環! 溫州不少老師讀研前沒搞懂本地政策,比如:

編制問題:全日制讀研必須辭職?非全能否保留崗位?

報銷標準:哪些學校或專業能享受學費補貼?

職稱認定:讀研期間的工作年限怎么算?

之前有位瑞安的老師,讀研期間沒和學校簽協議,結果畢業后發現讀研的3年不算教齡,評職稱直接延后,腸子都悔青了!

避坑訣竅

1. 直接找教育局或人事科要最新文件;

2. 重點關注“服務期要求”“學費報銷比例”“畢業返校待遇”;

3. 白紙黑字和學校簽協議,別信口頭承諾!

雷區四:忽略導師風格,選錯“關鍵人”

讀研不是純自學,導師的風格直接影響畢業難度。比如:

學術型導師:重視論文質量,可能要求發核心期刊;

實踐型導師:偏向教學案例研究,適合在職教師。

溫州某高校的一位導師曾直言:“我帶的學生必須每周組會打卡,在職的跟不上就別選我。”所以,提前打聽導師的帶教習慣,比看學校排名更重要!

雷區五:只顧讀書,丟了“人情世故”

在職讀研最尷尬的是什么?同事覺得你“不務正業”,領導覺得你“想跳槽”。曾有位蒼南的老師,讀研期間把工作全推給同事,結果回來后被孤立,評優都沒人投票。

正確姿勢

適當和同事分享學習資源,比如課件模板、教研新思路;

主動向領導匯報學習進展,強調“讀研是為了更好服務學校”;

關鍵時刻“不掉鏈子”——公開課、值班照常扛住,避免給人留下“摸魚”印象。

讀研對教師來說是長線投資,但千萬別讓“踩雷”毀了這份努力。尤其是政策、時間、人際這些細節,寧可前期多問、多查,也比事后補救強!如果你身邊有準備考研的老師,不妨把這篇轉給TA,“躲坑”的路上,大家一起走更穩當。

相關文章
頭條熱榜
換一換